搜索
道高尘俗住应难,携锡东归暑未残。
紫殿已承新雨露,白云终忆旧峰峦。
孤村路僻牵吟远,峭壁泉飞入梦寒。
满箧御时兼御札,到时松院与谁看。
猜你喜欢
关雎后之淑,棫朴王之明。
兔罝尚好德,况乃公与卿。
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
谁能弦且歌,为我发古声。
几年来往柯山下,合到桥南书院中。邂逅立谈知地胜,从容抵掌见诗穷。
心情信自一廛足,眼力从他万马空。煮茗烧香了吾事,试听滩濑落秋鸿。
不因行乐亦蹉跎,几度柴门石易过。岂有文章逢运使,屡将香饭乞维摩。
三山花落催行棹,五岭云飞返旧柯。莫叹江流千万里,莺啼无限夕阳多。
老来贫困实堪磋,寒气偏归我一家。
无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入芦花。
共爱风泉淙玉涧,故人虽雨亦能来。
琴床昨暮移高阁,茶灶经旬生绿苔。
性懒边韶唯有睡,忧深王粲自多才。
酒酣竞起思归兴,世难飘零心欲摧。
樱桃湖里月如霜,偏照征人寸断肠。
醉里不知家尚远,梦回忽觉路初长。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明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遮住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
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