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皇奋厥武,如雷如霆。犷彼远夷,载震载惊。帝命相臣,苏我疲民。
维时莘公,展也大成。公自平阳,移镇于秦。世皆谓公,有脚阳春。
公在在秦,百年无兵。世皆谓公,斯民德星。维此二方,不宁不令。
帅臣议征,发言盈庭。公奏累上,如山不倾。世皆谓公,汉之营平。
既宅三辅,复保五城。以迄于今,夏人请盟。维将尽能,维公竭诚。
公拜稽首,天子之明。我公归矣,我民思矣。诏公复起,周邦咸喜。
愿公百年,以佐天子。罔俾樊侯,于周专美。
猜你喜欢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lì)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
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周维扬陈子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217-218
2、杨钟岫.唐诗译赏:重庆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56-57
3、王志远等.禅诗今译百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6-7
饭颗山: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饭颗山头”一作“长乐坡前”。长乐坡也在长安附近。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
借问:请问的意思。太瘦生:消瘦、瘦弱。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总为:怕是为了。作诗苦:这里所指的正是杜甫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戏赠杜甫》是李白赠杜甫的诗。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代大诗家,虽然在年龄上李大杜小,相差了十一岁,他们却成了忘年之交。对诗歌艺术的狂热喜好和高深造诣,促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知交,而共同的远大抱负、正义立场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境遇,更使他们情同骨肉,终身不逾。这高尚的友情,和他们美妙的诗歌一样,垂诸千古。
在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交往中,相互赠和很多。李白的这首《戏赠杜甫》,引起过前人的误解,都出在这个“戏”字上。郭沫者对此有过精辟的辨析。自从唐人孟棨解说为李白讥笑杜甫作诗拘束之后,似乎成了定论。郭沫若不然其说,是高明的见解。郭对诗的末两句解释为李问杜答,信增亲切,不失为一说。其实,“戏”字并不都是讥笑的含义,也可以解作“开玩笑”。古人写诗题为“戏赠”,并不都是嘲弄,有许多都表示善意的玩笑语,而玩笑语之中,往往是些真情实话,倍觉亲切可爱。
此诗幽默诙谐,甚至滑稽梯突,类似于打油诗。其实这并不是李白嘲讽杜甫作诗拘束迟缓,更不能说李白看不起杜甫。《戏赠杜甫》是朋友间的游戏文字,谑而不虐,体现了李白对杜甫的知己和关爱。一方面,杜甫“穷年忧黎元”,写作极认真,“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如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里说的那样,“杜诗思苦而语奇”(接下来的一句是“李诗思疾而语豪”)。另一方面,他又仕途坎坷,穷困潦倒,可能营养不良。李白显然了解这些,而自己的处境也不比他好,不过达观些,随便些,又大了十一岁。
因此,李白实际上是以此诗劝慰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而李白作诗比较洒脱,信口拈来即是诗,而杜甫作诗向来是苦费心思的,苦用心的结果在李白的眼里便成了身体消瘦的原因,这样不仅作诗苦的“苦”字有了着落,连太瘦生的“瘦”字也有了来历。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
这末两句,即使解作都是李白的话,也未尝不显痛切关怀之情。要知道,李白也是专心致意于诗创作的,也一样“为作诗苦”。共同的爱好,共同的习性,共同的甘苦,才有这共同理解的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多么亲切感人!李白是把人生的诗情揉得最好的人之一,从《戏赠杜甫》这首诗中可见一斑。
上苑张瑶席,春风万象新。
谁知卦冠客,曾是钓璜人。
感遇归真主,勋劳念老臣。
曲成双凤舞,酒入百花醇。
日月恩华满,朝廷喜气均。
天章照黄发,异数极君仁。
连根煮菜种,带叶■生薪。琐琐无庸叹,区区愧此身。
一丘一壑绝尘坌,坐看前山出白云。可使玉堂挥翰手,却疑大小李将军。
五松小姑龙帝女,绰绰飞珰夜行雨。
天吴移海醉不归,江色千年作谁主。
漂星辗月流翠滑,青霓曳裾玳窗八。
同心镂结寄玉郎,复叠毾?制霞袜。
玉罂转水月独漉,綷縩香裾蹙兰屋。
闲掷明珠赠宓妃,一片长眉写新绿。
罦罳瑶殿罩何年,排空凤管冲九天。
割鲜不食起鸣弦,水波帖玉无惊烟。
四边浪打山疑动,寺在半空山顶头。
绕槛门窗多昼掩,应嫌坐卧见沉舟。
巍然一屿水回环,想见高风物外闲。墓上梅开春又老,亭边鹤去客空还。
书无禅草逢当世,祠有名贤擅此山。占断西湖皆宋土,羡他生死太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