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忆昔同游衡岳时,五峰形影日相依。经画晨昏供粥罢,紫云侍坐送斜晖。
猜你喜欢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wū)菟(tú),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nián)诗壁,云湿经楼。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xū)魂,山锁吴愁。
半空中风雨布生,给大地罩上了秋天般的气氛。怪石像猛虎或卧或蹲,古树伛偻着屈曲的树身。寺院的台阶上蒙着绿苔,两旁的诗壁上沾满了灰尘,藏经楼偎伴着浮云,也显得那样的湿冷。虎丘塔边再听不到古时的琴声,龙潭水粼粼摇动,仿佛存留着宝剑的寒影。我睁开悠悠的醉眼,回顾历史上的虎斗龙争。如今只见浪涛卷动着伍子胥的英魂,青山无语地锁留着吴国灭亡的怨恨。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虎丘:在江苏苏州市西北,相传春秋时有虎踞丘上三日,故名。於菟:虎的别称。钩娄:枝干屈曲伛偻的样子。琴调冷声闲虎丘:虎丘寺塔基,原为晋司徒王珣的琴台,故谓“琴调冷”。剑光寒影动龙湫:虎丘有剑池,相传吴王阖庐以宝剑殉葬,后秦始皇开掘找寻,有神龙跃出而成池。湫,深潭。胥魂: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夫差所杀,精魂不散,成了涛神。吴愁:春秋时吴国终为越国所灭,故言。
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描绘传达给读者,是中国诗歌艺术表现的常法。该曲的特点,即是将虎丘的群景有意识地作为诗人怀古意绪的外化。所以在曲中,“半天风雨”虽颇具典型性,却并非作者着力表现的主体,仅作为一种冷色调氛围的构成因素。这种严冷的色调,正是作者抚今追昔、“千古恩仇”的内心情潮的折射。曲中写怪石老树,以及“苔绣”、“尘黏”、“云湿”,并不着重于风雨的介入,而更多地体现出岁月风霜的影响;“琴调冷”、“剑光寒”两句,更是老练地将古迹的历史与现状沟通。这种取景传象的手法,正是古人所说的“思接千载”,以及对待景物的“取其势而不取其质”。
当然,作者也并非将“风雨登虎丘”的“风雨”完全置于一旁,结尾两句“浪卷胥魂,山锁吴愁”,便重又巧妙地转回到了风雨的影响。须知虎丘旁只有一条叫山塘的小溪,无“浪”可言,而虎丘本身明秀佳丽,也很难与“锁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半天风雨如秋”的特定情景下就有所不同,风雨凄迷,天地山川足以为之改容。这两句既是怀古意绪的延伸,又是对风雨虎丘峭冷景象的添写,可谓虚实相兼。
肃将上帝祀明堂,宝鼎昭回日月光。九献不须歌旧曲,词臣昨已撰芝房。
碧天遥映微云白。白云微映遥天碧。秋水近帘钩。钩帘近水秋。
片花飞曲院。院曲飞花片。吟苦费闲心。心闲费苦吟。
同患君尤甚,时难觉意真。
愁边长夜酒,梦里少年春。
游远荒家业,交疏困路尘。
一杯歌短调,谁听不沾巾。
春水望桃花。
春洲藉芳杜。
琴从绿珠借。
酒就文君取。
牵马向渭桥。
日曝山头脯。
山简接{罒/离}倒。
王戎如意舞。
筝鸣金谷园。
笛韵平阳坞。
人生一百年。
欢笑惟三五。
何处觅钱刀。
求为洛阳贾。
箭激云樯五两轻,波光飞入射桃笙。山眉远映群鸥过,霞绮新和落照明。
甘醴更无消暑意,文竿徒有羡鱼情。飘飖若得乘羊角,直待银潢上玉清。
摩揣诚斯薄,雕镌质自销。
平生但真朴,直上绝枝条。
氛雾终澄霁,丘山亦动摇。
朝阳旧时凤,声人舜箫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