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树连云拨不开,忽扶黄瓦出楼台。堤长水阔三千丈,一日惟看一殿回。
猜你喜欢
萧后梳妆别起楼,太湖石在水空流。而今楼瓦飘零尽,只乞中官看石头。
贡来狮子看曾真,养在西城十四春。更欲乞看云不可,昨朝攫碎菜园人。
绣人须样绣新裘,争看池中活斗牛。及至见时无脚走,各嫦红袖急遮头。
元会初分庭燎光,君王亲御紫霞觞。
不知五夜春多少,白日犹闻蜡炬香。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参考资料:
1、田国钰.《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8
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全身上下。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后两句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红羊换劫。有慷慨殉名,天与愁绝。谁识丹青一例,苦争巾帼。
清门薄祚怜夫婿,叹更番、断魂摇曳。镜鸾空掩,余生未了,寸肠千结。
二十载鸳鸯比翼。竟地下相从,未许头白。嬴得秋原引重,西风断碣。
草间愧杀须眉活,信何人、心许君国。悲凉最是,汉家中垒,分付词客。
我手何似佛手,日中见斗。
我脚何似驴脚,锁却狗口。
生缘在甚麽处,黄茆里走。
乃有北溟之鲲,揭海生尘。
以长觜鸟啄其心肝肺,乃退藏於密。
待其化而为鹘,与之羽翼,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自为炉而熔凡圣之铜,乃将图南也。
道不虚行,是谓无功之功。
偏得其道者,一子一孙而已矣。
得其者,皆为万物之宗。
工以丹墨,得皮得骨。
我以无舌,赞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