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沉香亭上已多欢,梦入昭阳月色寒。若使天香亦倾国,君王应更倚阑干。
猜你喜欢
买宅兼花事亦希,树成春足主人归。花开巳诧胭脂透,叶展还惊翡翠围。
呢喃燕语。共诉春归去。春去从他留不住。落尽枝头红雨。老翁袖手优游。闲愁不到眉头。过了麦黄椹紫,归期只在新秋。
风风雨雨梨花,窄(zhǎi)索(suǒ)帘栊(lóng),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pàn),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bìn)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紧窄的窗户,小巧的窗纱,拓露出一方视野的空间。窗外飘打过多少阵风雨,而梨花还是那样的耀眼。不须说客灯前黯然的心绪,孤枕畔旅居的伤感,我的思念总是飞向很远很远。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发垂肩,再久的繁华不过是春梦一现。忽然间,我发现居民家飘出一缕缕轻烟,从杨柳树两边升起,渐渐爬上了高耸的屋檐。
参考资料:
1、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第179页
2、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窄索:紧窄。甚:甚是,正是。檐牙:檐角上翘起的部位。
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从“五十年春梦繁华”一句推测,此曲约写于作者五十岁左右。
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这是透过窗棂所看到的外景,写景的观察点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写窄索细密的窗帘和小巧玲珑的窗纱,以扣紧题目中的“客窗”两字。接着用“甚情绪灯前”的一个“甚”字,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一个客居在外的人,面对孤灯一盏,当然没有好心情。客中的情怀、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况,萦绕在枕边耳际。这万千的心事,作者仅用了以下两句来进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上句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说明自己白发因愁而生,表现了愁思的深长。下句说五十年来的生活,像梦一样过去了。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愁思和感怆。
“蓦见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转,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这家门前的杨柳如含烟雾一般,长得与屋檐相齐,充满着春来柳发的一片生机,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有“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即是用人家的笑语欢言来反衬自己的寂寞伤神,此曲抒情手法与此一脉相承。
客亭长短路南北,衮衮行人哪得知。
惟有相逢即相别,一杯成喜只成悲。
阑干曲曲西,待得夕阳迟。展画真成赘,无诗却不宜。
鸿虽供晚眺,月欠扫新眉。安得泠然御,来观烟雨时。
吟车曾到社桥来,不见山人乞食回。
荒沼秋深莲已谢,寒林科近菊初开。
句引渊明无酒琖,观迎元度但茶杯。
寻盟却喜梅花发,日日论诗坐碧苔。
草满天涯春已归。绿槐阴里燕交飞。一池寒水照蔷薇。枕上北风吹夜雨,灯前西院打窗扉。晓来人尽说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