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外思将新岁酒,雪中同醉故人家。折梅忆客楚江远,冻竹闭门山郭斜。
春昼锄犁无素业,少年词赋共青霞。长安沟柳看垂发,直恐相望到鬓华。
猜你喜欢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móu)深属(zhǔ)意,遗双翠,骑象背(bèi)人先过水。
日暮天晴,一位美丽纯真的少女,在越台前盛开的刺桐花下,和一位风度翩翩、俊雅倜傥的少年偶然相遇。
两人擦肩而过,她仍偷偷回望,深情地注视着少年,故意掉下一双翠羽,匆匆骑象离开游人,趟过小河先走了。
参考资料:
1、王丽珍译.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27-28
2、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67页3、《词谱》。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79年1月出版。卷一,第二十二页。
4、牛晓风.李珣的渔父词和《南乡子》组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5)5-8
5、张金城.清纯隽美的“花间别调”——略论李珣的《南乡子》词.名作欣赏.2011.55-56
刺桐:植物名,似桐而有刺。越台:即越王台,汉时南越王赵佗所筑,在今广州北越秀山上。
回眸:囬转目光。深属意:表示深切的情意。属意:留情,暗含情意。双翠:一双翠羽,女性头上妆饰品。骑象:骑象少女是岭南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之美的结合。背人:指避开别人。
这首词写一位南方少女偶尔遇到一位少年,一见钟情,巧妙地佯失双钗,暗约相会。摹写传神,感情纯朴。
前三句:“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记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在越秀山上,越王台前,初春的一个傍晚,晴空万里,霞光映天,刺桐花(初春盛开)姹紫嫣红,好一派南国风光。这明媚娇艳的景象,为情人相会点染出一幅绚丽的背景,烘托出欢快的气氛。据称:“宋元时代,回教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旅行记载。”(《辞海》缩印本1842页),而李珣在百花丛中独举刺桐花,则表明早在宋代以前,东来的“回教”人即以此来标举自己葆有本民族的特质。
后三句描绘出了少女回眸属意的神态,遗物留情的举动,以及少女羞涩的心理和含情脉脉的情态。此后情形也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空间。其中“遗双翠”包蕴了四层意思:少女“暗里回眸”时,发现少年也在注意自己,所以才“遗双翠”表明心迹;少女虽然对少年“深属意”,但不知人家对自己是否也有意,所以才“遗双翠”发出试探;少男少女你有情我有意,但碍于游人众多,不便表白,所以才“遗双翠”期约到河对岸的林中相会;或者说,那“双翠”就是定情信物。
仅仅三十三字的一首小词,能用景物描绘构成色彩斑烂的背景,用人物举动刻画心理活动,塑造一个多情而聪明的少女形象,实属难能可贵。况周颐在《历代词人考略》中说:“五代人词大都奇艳如古蔷锦,惟李德润词,有以清胜者,有以质胜者,愈质愈厚。”以此词而论,写艳情而无艳语,清新与质朴兼备,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纯用白描手法,写得自然流畅,空灵雅致。对于此词本色生动的语言,历来有较高评价。一般认为。它可以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与《花间集》崇尚艳丽的总体风格不同,开出了新境。
东方禀易象,玩世隐廊庙。栖心抱清微,混迹秘光耀。
玄览寄数术,纳规在谈笑。卖药五湖中,还从九仙妙。
旴江文物盛江西,有底醇风欠转移。
端藉乡贤扶世道,共修礼饮迪民彝。
厖眉华发四朝老,方领圜冠三代仪。
天理人心非外有,信乎王道不难知。
月来佐酒如随牒,花自从诗各寄名。尽把烟霞归节制,闲中排日听泉声。
寒蜂冻蝶谩惊猜,积案春风拨不开。霜月满窗诗梦醒,更无一点暗香来。
蒙尘天子尚戎衣,南国旌旗正伐鼙。国士伤时多刺怨,王官失路有悲啼。
似闻叔向方图晋,亦报夷吾未去齐。易地皆然心寸折,钓竿吾欲老磻溪。
斗边一塔冷浮光,九里松风揭寺香。君去正当春雨动,雪花消尽石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