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刘兵度大梁危,饮泣犹当奋一麾。乱世鸟飞难择木,男儿豹死自留皮。
天连白草横残垒,日落阴风拥大旗。莫问夹河争战地,浑流徙去黍离离。
猜你喜欢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36页.
2、徐中舒等.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武汉、成都: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1598页.
逐:随,跟随。《玉篇》:“逐,从也。”这里可作迎合解。
老木:枯老的树木。’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真个是画不成么?”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杭城落月早潮生,宪府松杉风乱鸣。伏枕待三从劾免,移文满百不留行。
何人更许弹冠会,唯尔还堪倒屣迎。十载寒温无长物,一时出处有馀情。
酒斟白玉吴姬色,赋掷黄金楚客声。大抵冥鸿心自远,曾来老骥气难平。
浮云在昔悬秦望,北斗依然捧汉京。吏挟江湖才是傲,交论冰雪未为清。
官联西省闻题柱,家本同乡见请缨。谁似两朝衔宠遇,它如群少失纵横。
樽前且抗持螯手,世上空传染翰名。须听松杉风再起,晚潮乘月到杭城。
绯衣岁岁弄春妍,百岁今过九九年。智数平生都不用,心香一瓣答皇天。
天子驭金根,蒲轮辟四门。五神趋雪至,双毂似雷奔。
丹凤栖金辖,非熊载宝轩。无阶忝虚左,珠乘奉王言。
閒向山僧理旧闻,佛楼携客话秋云。谁知八部天龙力,曾护昌黎谏佛文。
曾登快阁看娇红,转眼春光入梦中。安得翩跹同燕子,随风吹过大江东。
天地既成。
泉流既清。
薄暮沾幸。
属奉文明。
将标齐配。
刻扫秦京。
愿驰龙漠。
饮马悬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