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篙师蓐食兴,捩舵天犹昧。横空白雨来,潇潇响篷背。
遥指桐君庐,云深迷所在。石尤挟银涛,怒激孤舟退。
起看山作围,坐爱鸥成队。江柳袅繁丝,岸草拖轻黛。
眼餐困客途,林泉发胜概。朗诵谢客诗,清游傥能逮。
猜你喜欢
竹才生便直,梅到死犹香。
夷险自己求,天乎人何尤。聪明男子身,只在一回头。
无数飞花委路尘,不堪重醉楚城春。
明朝回首江南岸,烟雨昏昏不见人。
金山突兀摩青冥,六鳌驾海来蓬瀛。风涛卷雪撼不动,中流涌出毗耶城。
山僧眼底乾坤阔,俯瞰朝暾乘落月。钟声薄暮来蜃楼,灯影晴霄入蛟窟。
马衔韬怪苍龙蹲,听法卧护孤云根。参旗历落倚阑楯,金碧照耀沧海门。
天光万顷涵虚碧,扁舟独舣玻瓈国。六朝兴废几英雄,往事云浮江露白。
穷高一览双眼明,天风洒我毛骨清。淮山数点不可写,矫首九万抟风鹏。
佳音南报驿程赊,千里归期正及瓜。喷案早占钗玉坠,就床亲正锦绷斜。
西京旧德于公第,江左清风络秀家。若遣皇华能再返,此郎应已解呼茶。
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
在古典诗词中,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从楚辞《渔父》起,多不胜数。古代诗人常把渔夫视为隐者形象。一般写渔夫的作品多客观描绘其飘然物外、自得其乐,而钱起这首五古却写了“与渔者宿”,别出蹊径,饶有新趣。
诗的前六句写爱渔者的居住地。诗人漂游在外,到了蓝田溪渔者的住处,觉得找到了自己追寻的理想境地。本来就是“独游屡忘归”的,何况此时到了一个隐者栖息的地方,则更感到得其所哉。这里有清泉明月,有隐逸高士,境合于心,人合于情,自然更是心惬神怡了。诗人描写对蓝田溪的喜好,层层推进,“况此隐沦处”,意为更加“忘归”,继而以水清可以濯发,月明使人留恋,进一步说明隐沦处的美好。
最后以“更怜垂纶叟”,更爱那老渔翁,归结到愿和渔者同宿的期望上。隐处的好,就在于这里“清”、“明”、“静”,作者将这些意念以特有的景物予以编织,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图景。
诗的中间四句写与渔者宿的乐趣。诗人与渔者宿,并不是因为旅途无处可栖,而是清夜长谈,得到了知音。谈论之中,渔者飘然物外的情怀,千里沧洲的乐趣,使自己心向往之。“白云心”,用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意,就如柳宗元《渔翁》中写“岩上无心云相逐”以喻隐者之意一样。“沧洲趣”,即隐居水边之趣。沧洲,滨水的地方。古代常作为隐士的居处。诗人与渔者同宿,纵谈隐居之道,遁世之乐,不觉野火烧尽,东方破晓。可见两人通宵煮水烹茗,畅谈不休,其乐融融。
最后两句写与渔者不忍分别之情。诗人为此时分手如飞禽各栖其枝而叹息,不知何时再得相遇,惆怅不已。由此又将与渔者宿的感情推进一层。
古代诗词中写隐士多写不遇。隐士隐姓埋名,遁世避居,要写时往往“以影写竿”,如唐代贾岛的《访隐者不遇》,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陆畅的《送李山人归山》,宋代魏野的《寻隐者不遇》等等。
如要写相遇之人,多写渔者、樵者、耕者,而很少如钱起这样写与隐居的渔者同宿的。钱起这样写,增强了人们对隐者的生活与情志的真实感,同时从诗人吐露的与渔者同宿的投契、眷念上,表现了他的胸襟。
每年每遇清明节,把酒寻花特地忙。
今日江城衰病起,佛前新火一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