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戴笠理荒秽,晨兴出露垣。诛茅培屋宇,移石让松根。
收柿工书翰,分泉灌竹园。百年长此役,今世即羲轩。
猜你喜欢
华发萧骚事远游,万三千里此淹留。乍依西域日中市,亲见黄河天上流。
两路回夷分彼界,八城将帅喜同舟。半年谪宦超都护,投老涓涘惧莫酬。
节序流萤色,风尘病客杯。壮怀依事改,衰鬓先年来。
自忍穷途味,翻悲异代才。微官去不果,众毁任相催。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mì)封侯。
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本站。
凝妆:盛妆。
陌头:路边。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悔教:后悔让。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
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合江亭前秋水清,归人罢市无馀声。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楼台渐稀灯渐远,何处吹箫犹未断。凄风凉叶下高桐,半夜仙人来绝巘。
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倚篷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刺船过东洙,东洙风景奇。莫打东洙水,惊我白鸥飞。
白鸥飞尚可,翠柳鸣黄鹂。
招提遥隔阖闾城,夜半蒲牢吼地鸣。度岭微分山市晓,穿林偏带野泉清。
高低夐彻三千界,次第频连百八声。独有思亲情倍感,乌啼月落梦魂惊。
大雾被野天为遮,海东遏不翔金雅。寒威逼人敛默息,倏忽眼眩生奇花。
是时夹道万冻木,半生半死交杈枒。含灵孕气作怪异,缬如桃李冬扬葩。
苍龙立海负冰雪,天女隳地纷珠珈。黄帝此夜战涿鹿,蚩尤肩髀埋谽谺。
三军凯旋尽解甲,乱挂林木光明霞。千形万态未易究,琮琤忽坠当吾车。
发书占策苦不得,野老能说殊亦佳。或云休徵备饭瓮,梱载千亿收禾麻。
或云此咎达官怕,有鬼欲瞰高明家。从来休咎两难定,况何与此枯树耶。
红垆围坐别妻子,敦㝛起看聊矜夸。虚荣幻象岂久据,午位已正阳轮加。
饥肠得食出戏语,荒店冻壁题欹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