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子明坛上众香焚,法鼓仙音四境闻。喧处会来皆静理,异乡名下即同群。
簿书乐得交情助,匕箸能将道味分。陡见满堂浮动极,江南烟水岭南云。
猜你喜欢
南州春又到。向腊尽冬残,冰姑先报。芳心爱春早。露生香馥馥,靓妆皎皎。诗人最巧。道竹外、斜枝更好。旋移根引水,浇培松竹,凑成三妙。回首。当年客里,荆棘途中,幸陪欢笑。闲愁似扫。记风雪、关山道。待飘花结子,和羹煮酒,还我山居送老。那青红、浪蕊浮花,尽锄去了。
一抹冷云遮岭半,千章古木满岩隈。山深林合失昏昼,路转溪回迷去来。
鹰隼翻空何事击,猿猱缘壁为谁哀。此行步步山寮界,归雁诗图相对开。
承天观里开图画,吴越山河一览中。
半夜月明湖水白,五更日出海门红。
彩船春晚笙歌歇,粉堞风高鼓角雄。
十二阑干都倚遍,归心飞过大江东。
太行君失路,扶摇我退飞。无复红颜在,空持白首归。
色移三代服,尘化两京衣。道穷方识命,事云乃知非。
西候追孙楚,南津送陆机。云薄鳞逾细,山高翠转微。
气随流水咽,泪逐断弦挥。但令寸心密,随意尺书稀。
年光陌上发,香辇禁中游。草绿鸳鸯殿,花明翡翠楼。
宝杯承露酌,仙管杂风流。今日陪欢豫,皇恩不可酬。
花满银塘水漫流。犀槌(chuí)玉板奏《凉州》。顺风环佩过秦楼。
一声敲彻绛(jiàng)河秋。
清池上的花朵盛开,如见清泉漫流一样,去听犀牛角作的敲击的槌和玉作的方响演奏的《凉州》曲。乐女快步,佩带着佩玉来到了馆舍。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头。
遥远的天河上碧绿色的云彩轻轻地密布着,今晚的恋人相会在鹊桥头。一声声敲击,乐音穿透了新秋的天河。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70-72
银塘:清澈明净的池塘。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小槌。玉板:击节的拍板的美称。《凉州》: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环佩:古人身上佩带的玉制饰物,这里代指妇女的佩饰。秦楼:这里代指乐女居住的馆舍。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头。
远汉:天河。漠漠:密布。鹊桥:神话中的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于鹊桥,喻恋人相会之处。
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⑾头。
上片,以衬托之笔,写乐女们敲击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方响演奏《凉州》曲的过程。“花满银塘水漫流”,点明演奏情景。“花满”喻乐声如花朵遍地开放:“水漫流”喻乐声如清泉漫流。方响击时需要着水于其中以调音,故有“花满”、“水漫”的效果,这是苏轼惯用的通感技法。由乐声、花满、水漫流,即是由听觉、视角、视角的挪移,给人以愉悦的美感。“犀槌玉板奏《凉州》”,点明方响是由“犀槌”和“玉板”演奏出《凉州》曲。“犀槌”与“玉板”,说明了乐器的贵重。《凉州》曲,说明了乐曲的广泛。“顺风环佩过秦楼”,进一步渲染方响击打的效果。“顺风”说明了乐女的步伐很快,“环佩”说明了乐女的浓妆打扮,“过秦楼”说明乐曲随乐女来到了理想的歌楼。整个上片,着力渲染方响进入了大雅之堂,赢得了美好的效果。
下片,以带有神话色彩的笔墨,写方响超常的艺术力量。“远汉碧云轻漠漠”,写方响声穿透了“远汉”、“碧云”的艺术效果,即感动天地。“今宵人在鹊桥头”,写方响音成为传媒,成全“鹊桥”聚会的恋人,即感动神明。“一声敲彻绛河秋”,写方响的音响彻“绛河”的秋天,即感动时节。
全词,记述了从地下发掘出来而由乐女演奏的方响及其效果的全过程。运用衬托、用典与想象之笔,极力渲染了方响作为国宝的超常艺术力量。苏轼让其重见天日,重现灵光,重传原音,重显价值,表明了苏轼对中华文物的珍惜之情很深。
露水班白未全白,长江大湖喜为客。西风渐少北风多,脚底路声行格格。
一袍两蹻都无馀,腰间一二三葫芦。生涯如此祇如此,如此如此无他须。
红黄瀰漫杂奔走,观旁亦有可人否。公卿将相总不问,蓑衣铁拐岂无有。
青山绿水逢迎时,亟来相报令吾知。戴起一顶青蒻笠,拖将七尺紫藤枝。
因缘渺茫多阻隔,斯人吾前亦不识。且吞溪玉濯心神,更揽月轮摩眼力。
摩到无明醉梦醒,挹袖拍肩须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