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欲知别后事如何,门巷苔生雀可罗。偏称解衣槃礴裸,真为静处萨婆诃。
鬼神密护炉中药,风雨深藏壁上梭。惟是葛藤犹入念,有时西望笑呵呵。
猜你喜欢
常恨清风千载郁,洞天令得恣游遨。松楸古色玉坛静,
鸾鹤不来青汉高。茅氏井寒丹已化,玄宗碑断梦仍劳。
分明有个长生路,休向红尘叹二毛。
鹤语高空彻夜闻,千年词赋沈休文。閒僧欲乞郎官笔,为榻嵩山万斛云。
翡翠随潮月,琉璃共佛灯。
沈香问远远,珠树间层层。
早从孟母受诗书,晚见飞腾五丈夫。
桂籍联名看衮衮,兰陔戏采极愉愉。
已酬锺釜当年志,合入衣冠盛事图。
教子荣亲谁不羡,堂成燕雀亦欢呼。
二年客江汉,不知春与秋。东来望吴越,历记昔时游。
萧山江水西,万屋白云迷。地势既洒落,家家临水堤。
中有一大士,法与天台齐。至行通神明,多果无阶梯。
吾昔屡入室,遂能离筌蹄。谁言似金粟,真已谢荆溪。
悯悯强冠带,悠悠恨乖暌。仍作赵魏行,何年造幽栖。
临风一问讯,深已愧提撕。
白下迢迢,金荃胜侣,停杯念远。相携处、更有吾家未归雁。
浮名自笑轻于絮,傍酒社、词场总倦。讶题残红藕,书来犹问,向时吟卷。
望断。江南岸。梦桃叶莺捎,柳丝鸦散。昔游系缆,潮痕云影频换。
镵诗忆扫僧墙粉,了翠壑、前盟未晚。便结个、小茅斋,斗尔一双斑管。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cháo)。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diāo)。
未知轩冕(miǎn)乐,但欲老渔樵(qiáo)。
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
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
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
不想知道官位的快乐啊,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
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冶城: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巾:头巾。雪:白发。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王安石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此诗一方面是表达了作者在扫墓时对父亲的沉痛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推行新法时的艰难处境作了一番慨叹。
作者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极其生动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当时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本该是黑发朱颜,但现在是“白发争出”“朱颜早凋”,显然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慨: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之年就华发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是太艰难了。“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整首诗把思乡之愁、哀悼之痛、早衰之叹、为官之苦有机地串联,并用“雪”与“朱”这两个字把王安石内心的感慨与苦楚更加深沉地表达了出来。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