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州桥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猜你喜欢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哭不成声,强忍泪水询问使者: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
参考资料:
1、周汝昌.范成大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125-126
州桥:正名为天汉桥,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朱雀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旧城南面有三座门,朱雀门是中间的一座,为正南门。宣德楼:宫城的正门楼。天街:京城的街道叫天街,这里说州桥南北街,是指当年北宋皇帝车驾行经的御道。父老:指汴梁的百姓。等驾回:等候宋朝天子的车驾回来。驾,皇帝乘的车子。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失声:哭不成声。询:探问,打听。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天子设六军。此处借指王师,即南宋的军队。
此诗四句,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有对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啊盼,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一时间该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泪欲流啊!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接下来,两句忍泪失声的询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然突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人民盼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往往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父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如果一定要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因为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判。
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霖潦合支流,洲浦迷片段。两桨入菰蒲,凫鸥欻惊散。
疏林直炊烟,落日斜酒幔。王事得淹留,公私各相半。
嵩峰何其高,峰高气尤清。
念昔秋欲老,从公峰下行。
古木上参天,哀禽报新晴。
修涂云外转,槁叶风中零。
曛黑度伊水,眇然古今情。
黎明出龙门,山川莽难名。
信美非吾土,顾瞻怀楚萍。
美人天一方,伤哉谁目成。
黄缓我聊尔,白鸥公勿惊。
糟醨可餔啜,古人忌偏醒。
马便熟路立风嘶,野寺云林绿半垂。眼豁不知天更大,心焦却怨雨来迟。
柳残晴岸翻成趣,花发秋江正及时。杖屦叨陪消俗虑,一囊收得几联诗。
惨淡苍穹久屈蟠,沧波老树想高寒。天鸡白鹄愁霄汉,志士仁人伤肺肝。
一日缚茅成故事,诸君抱膝恣游观。何当侧杖追公等,徙倚亭前话戒坛。
喜陪盛集桂丛间,拟赋新诗未敢先。
忽拜清篇真寡和,难将拙语更争妍。
枝头烂漫黄金粟,度上风流紫府仙。
凡骨岂容攀俊轨,也沾賸馥醉花前。
大块噫气一气同,条达万汇参化工。不教扶摇转羊角,五日一吹零雨濛。
唤醒枯槁皆蒙茸,假借秋鬓回春容。后来见说兰台宫,君臣相与论雌雄。
至今雌雄无辨白,几回拟问兰台客。便从平地欲泠然,结口土囊呼不得。
坐使六月七月背汗挥老农,燥土滴作兰塘融。赫赫炎炎濯无处,积威蓄锐尽数施玄冬。
一叶东来顺流水,怒号不肯吹船尾。转船又复投西去,蓬蓬依旧从东起。
试从逆境求诸己,可容不拜飞廉赐。谨勿颠狂蹈前辙,长不鸣条伴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