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风久别忽言还,又苦河流九曲湾。
若要顺风兼顺水,柂头背指谢家山。
猜你喜欢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shǔ)高低六代宫,楸(qiū)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在平民百姓之中,试问那几个英雄人物,称王称霸建立功业究竟有什么用处?你看那六朝宫殿,如今长满了高高低低的禾黍;千万名达官的坟墓上,如今远远近近长满了楸树和梧树。只不过像是一场恶梦。
参考资料:
1、滕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91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布衣:指平民百姓。王图霸业:成王的宏图,称霸的大业。六代:即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在今南京建都。楸梧:两种树木名,既是制棺的用材,又是墓地常植之树。楸,梓树的一种。冢:坟墓。恶梦:一作“噩梦”。
此曲起首两句“布衣中,问英雄”,显示了两个方面的历史事实:一是历史上“王图霸业”的缔造者,尽管都被戴上了“天命所归”、“真龙天子”的桂冠(这情形就同他们失败了就被换上“贼”“寇”的帽子一样),但实际上多来自“布衣”;二是布衣们视这些幸运儿为“英雄”,并将此视为终生奋斗的最高目标。这后一方面看来尤使作者不满,故要向“英雄”们“问”上一问。第三句初看也有点似问非问。“成何用”本身便有不成用的意味。不过作者在这里实有问意,因为随后他便自问自答,并通过揭晓的答案来阐明了全曲的主旨。
“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是工整而精警的对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诗经·王风·黍离》)远在西周就产生过对于废宫禾黍的嗟叹。“高低”既切“禾黍”又切“宫”,“远近”既切“楸梧”又切“冢”,足见造语的警策。
这首小令,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名作《金陵怀古》入曲的。许浑的原诗是这样的:“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台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从内容上看,许浑原诗首尾两联主要是抒情,中间两联侧重于写景。马致远基本上一字不动地保留了颔联两句,这两句是诗人登临时眼中所见之景,没有这两句,览古凭吊之情就失去了依据。而诗中其他各句,由于律诗与小令毕竟差异很多,保留的余地不多。在这种情况下,马致远舍其次要成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首尾两联兴亡之感的抒发上。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开国之君,都是出身微贱登上皇帝宝座的,都所谓的布衣中的“英雄”。和许浑一样,马致远蔑视他们,认为他们的王霸事业,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恶梦而已。在马致远看来,古今英雄争王称霸,做得高官显赫,但最终化为尘土,这如同做了一场恶梦一样,没有什么意义。曲子中流露出的历史虚无感和厌世感,是元代文人作品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从艺术上看,马致远此曲对许浑原诗的化用,是有新意,有创造性的。此曲由于具有自己的精神和风格,遂能与原诗并峙,为人们所传诵。
忆昨宣和末,群凶聚韦羌。一朝逻巡尉,州县皆皇皇。
居民弃家走,元稚纷抢攘。我时遭劫逐,与子空相望。
及兹建炎始,叛卒起钱塘。初闻杀长吏,寻亦及冠裳。
死者不为怪,生者反异常。子在贼围中,不知存与亡。
出处虽异域,阽危多备尝。骨肉非不亲,患难各自当。
回思见贼日,岂谓免杀伤。安知出深壁,犹得还故乡。
争言不死状,失声惊四旁。馀生偶然遂,万事皆可忘。
会我试新秫,放怀坐中堂。庭梧露舛碧,砌菊风催黄。
年华意未晚,蟋蟀已近床。对此复何待,五觞至十觞。
歌声咽寒月,舞袖破夜霜。岂无少年态,一醉乃尔狂。
此徒为酒使,酒力安得长。灯影照鬓发,百忧在中肠。
干戈时未息,盗贼势益张。与子归何处,相看两茫茫。
行舟晚解去,亲戚各还家。
泪落正湿衣,肠翻如转车。
借是昭亭水,相随亦有涯。
予今游宦意,曾不学匏瓜。
当时翟公客,争似李膺门。博涉称该览,高谈析众论。
奕从王粲覆,碑就祢衡温。文藻平原在,人伦有道存。
见知因笔札,交契托琴尊。宵馆频分榻,春城每驻轩。
相期薄胶漆,何止俪玙璠。岁月嗟留滞,风尘阻奋翻。
孔融归鲁国,贾谊起湘源。旅迹徒飘梗,忧心欲树萱。
山川邈良晤,云雨断离䰟。鸿雁三秋尽,蒹葭一水繁。
驱驰疲道路,萧散慕田园。祇恐幽芳歇,思君未敢言。
风尘俗吏老书生,击楫沧溟历几更。到此颇惭为政拙,去时深愧好官名。
三秋仙岛看云幻,五日廉泉饮水清。惟有弦歌忘未得,旗亭诗酒送人行。
东风吹雨苦生寒,悭涩春光不放宽。
万紫千红浑未见,闲愁先占许多般。
圣圣既以远,古道何邈绵。遗训弗俱亡,明明垂简编。
万理具成宪,后王宜不愆。吕政弗师古,诗书烬馀烟。
傅说古良弼,纳诲心拳拳。至言乃龟鉴,宜哉千古传。
吾人思受益,无如师圣贤。君子贵自勉,彼昏胡不然。
河间兴礼乐,淮南泥神仙。择术诚在人,存亡讵由天。
吾宗有贤王,分藩世蝉联。日用动师古,肯为流俗牵。
苍黄免驰逐,货色咸弃捐。斋居静无事,妙契羲皇前。
嗟余沗宗人,见贤思与肩。昼读古人书,夜梦与周旋。
吾宗契吾志,夙夕恒乾乾。声光腾玉牒,流芳万斯年。
皇祖有彝训,典则相后先。宪章在诸孙,百世同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