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黯黯轻寒淡淡阴,游人便觉减行春。
春风也解嫌萧索,自送秋千不要人。
猜你喜欢
春光唤入百花丛,寒力平歁两鬓蓬。
吹乱众红还复整,海棠却不怕春风。
南浦(pǔ)凄(qī)凄别,西风袅(niǎo)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参考资料:
1、张学文编著.《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1:221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01-902页
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别:分别,别离。袅袅: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
好去:放心前去。莫:不要。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有亲身体会,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绿柳藏乌静掩关。鸭炉香细琐窗闲。那回分袂月初残。
惜别漫成良夜醉,解愁时有翠笺还。欲寻双叶寄情难。
藏乌:意同藏鸦。喻枝叶深茂。
“欲寻”句:用唐人红叶题诗典。
古县居人少,归轩喜气多。
连天皆秫黍,盖水有莲荷。
宿雨云容薄,微风日气和。
征行不辞远,所得是吟哦。
置酒临重阳,举觞忽不乐。忆昔登高日,亲朋盛杯酌。
人事经年异,物景但如昨。生别未会遇,死别已冥漠。
吾生更飘荡,四海无所著。黄花眼中见,翻令怀抱恶。
莫觅四坐欢,节序正寥落。
流年赋分长多感,尽日长思立短亭。犹谢海棠花始发,似留春色向凋零。
齐楚诸生俨鞸绅,人人愿得出君门。
衔枚勇锐惊初合,弃甲须臾讶许奔。
细读未辞灯损目,久留终厌棘为藩。
定应亲刈翘中楚,把卷喧呼半夜言。
老年従事忝南京,海内交游尚记名。
怯见广场心力破,厌看细字眼花生。
新科未暇通三尺,旧曲惟知有六茎。
空忆倚楼秋雨霁,与君看遍洛阳城。
〈前举与顿同试西京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