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搭山村一搭奇,亦堪风物索新诗。
稻花雪白糁柳絮,柘子猩红团荔枝。
行者自愁居者乐,晴时即热雨时泥。
问知桐汭多程在,未说宣城与贵池。
猜你喜欢
歇处何妨更歇些,宿头未到日头斜。
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
雨足一年生事了,我行三日去程赊。
老夫不是如今错,初识陶泓计已差。
见人初解语呕(ōu)哑(yā),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lǚ)金华。
初解:指开始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意思。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缕金华:用金线绣的花儿。华:同“花”。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忆自南归岁两徂,避喧时复问浮屠。春深岩岫云常湿,病卧柴门客渐无。
笛里梅花虚倚听,愁中竹叶且酣呼。怀人千里琪坛夜,梦断湖山片月孤。
象踏恒河彻底,日行阎浮破冥。
若问深明宗旨,风花时度窗櫺。
书来日日觉情亲,今信施州是故人。许我投名重入社,放狂作恼未应嗔。
驱(qū)马蓟(jì)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huò)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
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参考资料:
1、孙建军.《全唐诗》选注(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1725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高适岑参诗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75页
蓟北:指蓟门以北。蓟门,在今北京西南。驱马:驰马。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长剑独归来: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首二句“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起手颇奇,在律诗中运用顶针重叠的手法,前两句中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出浓烈的“哀”气。既有以客观写主观的“边马”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的“哀”,一笔两到,领起全篇。
紧接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一联,借用上联的意象写“驱马”前行,“北风”呼啸,征途更为苦寒,将“哀”意更进一层。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一联,由前两联写自然、个人之“哀”,突转为悼唐军惨烈大败之“哀”,将“哀”字赋予更为深广之社会内容,“哀”士卒,“哀”国家,“哀”用非其人。
尾联再照应首联“哀”字,在前文“北风”、“边马”、路遥、苦寒、唐军惨败等边景、边事、边情之记叙中,以“长剑独归来”的形象描写,将诗人自身“不得意”的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全诗极富塞外特色,真实感人,不论是对胡地景色的观察,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述都深深打上诗人塞外生活的烙印。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有近有远,形象生动;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诗人更感悲愤莫名,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全诗言辞悲壮、苍凉,将诗人自身哀伤的感情渲染的无以复加。
客窗倦雨晓朦胧,乍有晨光半纸红。江岸夜喧春水长,沙汀波漾燕泥融。
乾坤即事容心广,老病随缘自德充。莫问渔津知处否,绿杨绕屋已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