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吾诗多为海棠哦,花意依前怨不多。
已拆未开浑是韵,乍浓还淡总由他。
留连春色能销底,请托东风定肯麽。
岂是少陵无句子,少陵未见欲如何。
猜你喜欢
小园不到负今晨,晚唤娇红伴老身。
落日争明那肯暮,艳妆一出更无春。
树间露坐看摇影,酒底花光并入唇。
银烛不烧渠不睡,梢头恰恰挂冰轮。
暖醉寒醒各自奇,千花谁是复谁非。
燕支浓透春风面,翡翠新裁生色衣。
破落东皇能许劣,庄严西子较些肥。
痴儿犹恨无香在,紫蝶黄蜂政打围。
竞艳争娇最是他,教人嫌少不嫌多。
初酣晓日红千滴,晚笑东风淡一涡。
自是花中无国色,非关格外占春窠。
开时悭为渠侬醉,却恨飘零可若何。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táng)。
停船暂(zàn)借问,或恐是同乡。
请问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横塘。
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本站。
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横塘: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暂:暂且、姑且。借问:请问一下。或恐:也许。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平凡,而表现手法不凡。
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象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舟”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有如民歌。却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苍玉亭边借屋居,春风忽许赋归欤。邻翁争挈葫芦酒,息女催擎箬笼书。
百世不磨公论在,一城相语笑颜舒。兹行奇绝君恩重,压落梅花照笋舆。
柳叶齐舒荻笋长,陌头无复踏春阳。强将花瓣都收拾,赢得罗衣几日香。
大抵花颜最怕秋,南家歌歇北家愁。
从来几许如君貌,不肯如君坠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