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
- 黄升卿送棕鞋
- 七夕
- 鹧鸪天
- 西江月
- 忆秦娥
- 减字木兰花(江阴州治漾花池)
- 木兰花
- 鹊桥仙(平国弟生日)
- 雨中花慢
- 念奴娇
-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 浣溪沙(母氏生辰,老者同在舟中)
- 菩萨蛮(回文)
- 鹧鸪天(提刑仲钦行部万里,阅四月而后来归,辄成,为太夫人寿)
- 丑奴儿
- 踏莎行(送别刘子思)
- 菩萨蛮
- 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
- 蝶恋花(行湘阴)
- 菩萨蛮(立春)
- 转调二郎神(思归寄柳州)
- 鹧鸪天(送陈倅正字摄峡州)
- 清平乐(杨侯书院闻酒所奏乐)
- 浪淘沙
- 浣溪沙(次韵戏马梦山与妓作别)
- 鹊桥仙(以酒果为黄子默寿)
- 青玉案(送频统辖行)
- 卜算子
- 苍梧谣
-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
- 水调歌头(垂虹亭)
- 踏莎行(五月十三日月甚佳)
- 天仙子
-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
- 水调歌头(隐静山观雨)
- 鹧鸪天(咏桃菊花)
- 水调歌头(为方务德侍郎寿)
- 燕归梁
- 浣溪沙(烟水亭蔡定夫置酒)
- 丑奴儿(瑞香)
- 鹧鸪天(平国弟生日)
- 鹧鸪天(春情)
- 浣溪沙(赋微之提刑绣扇)
- 浣溪沙(亲旧蕲口相访)
- 减字木兰花
- 鹊桥仙(别立之)
- 西江月(桂州同僚饯别)
- 桃源忆故人
- 满江红
- 永遇乐
- 西江月(以隋索靖小字《法华经》及古器为老人寿)
- 浣溪沙(去荆州)
- 蓦山溪(和清虚先生皇甫坦韵)
- 鹧鸪天(为老母寿)
- 西江月(为枢密太夫人寿)
- 丑奴儿(张仲钦生日用前韵)
- 二郎神(七夕)
- 虞美人(无为作)
- 长相思
- 万杉寺 其二
- 减字木兰花(琵琶亭林守、王倅送别)
- 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
- 柳梢青(元宵何高士说京师旧事)
- 虞美人
- 鹧鸪天(赠饯横州子山)
- 丑奴儿(张仲钦母夫人寿)
- 苍梧谣(饯刘恭父)
- 念奴娇(再和)
- 卜算子
- 丑奴儿
- 忆秦娥(元夕)
- 踏莎行
- 丑奴儿
- 西江月
- 苍梧谣
- 点绛唇
- 浪淘沙
- 西江月(代五三弟为老母寿)
- 浣溪沙
-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 念奴娇(张仲钦提刑行边)
- 菩萨蛮(回文)
- 菩萨蛮(回文)
- 浣溪沙
- 定风波
- 满江红(于湖怀古)
- 浣溪沙
- 眼儿媚
- 水调歌头
- 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
- 柳梢青
- 浣溪沙(同前)
- 南歌子(过严关)
- 减字木兰花·阿谁曾见
- 浣溪沙
- 南歌子
- 锦园春
- 点绛唇·秩秩宾筵
- 六州歌头·长怀望断
- 水调歌头·云海漾空阔
- 减字木兰花·人间奇绝
- 点绛唇·绮燕高张
- 南歌子·曾到蕲州不
- 送颜廷藻归三衢
- 好事近·一朵木犀花
- 好事近·万瓦雪花浮
- 题玄英先生庙
- 谨和老人贻具圆复之什
- 和王景文 其一
- 次家君韵 其二
- 和王景文 其三
- 和王景文 其二
- 过建德
- 和韩中父 其一
- 过岳麓见子云题字偶逢来使因寄二诗 其一
- 东坝
- 送刘子思
- 月夜与蔡济忠曹公会汎舟自水东归
- 訾洲即事
- 罢归呈同官 其二
- 过灵川寄张仲钦兼赠王令尹
- 罢归呈同官 其一
- 兴安
- 炎关
- 蒸霞谷为曹公会赋
- 登瀛桥为曹公会赋
- 再和
- 三塔寺阻雨 其一
- 三塔寺阻雨 其二
- 钦夫子明定叟夜话舟中钦夫说论语数解天地之心圣人之心尽在是矣明日赋诗以别
- 送张立之赴临江判官
- 黄陵庙
- 磊石
- 黄州
- 东坡
- 过蕲口六奉寺丞仲文亲帖之贶今早本约来陈店复勤千骑至冶塘所以招迎之意甚厚感叹不已赋此为谢
- 送谢梦得归昭武
- 临发再和
- 城西晚步呈王亮采
- 和钦夫喜雨
- 简寂观
- 皇甫坦所居
- 出郊
- 玉渊亭
- 赠王茂升
- 秋日郊居
- 酬朱元晦登定王台之作
- 吴伯承生孙交游共为之喜凡七人分韵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某得啼定字 其一
- 请说归休好 其二
- 中秋书事
- 宁渊观
- 进芝草 其一
- 喜归作
- 某顷蒙信阳使君教以边字韵佳句伏读降叹病倦答谢甚缓复不能奇仰俟斲削 其一
- 子云压境先遣诗次韵
- 送刘伯同侍开府公入觐
- 某顷蒙信阳使君教以边字韵佳句伏读降叹病倦答谢甚缓复不能奇仰俟斲削 其二
- 枕上闻雪呈赵郭二丈
- 湖上晚归遇雨
- 送子云倅荆州 其一
- 再和
- 去年正月三日雪霁入昭亭访应庵如庵二老今年在临川追怀昔游用寄卐庵韵
- 卐庵自东林欲还蜀某以报恩招之大人赋诗劝请再次韵
- 用韵简天童应庵
- 奉陪宣守任史君谒昭亭神祠 其一
- 奉陪宣守任史君谒昭亭神祠 其二
- 任守作醮为民祈福先期而雪是日开霁
- 应庵退席蒋山来寄昭亭万寿三请不得已而去辄赠长句兼简苏州
- 应庵退席蒋山来寄昭亭万寿三请不得已而去辄赠长句兼简苏州 其二
- 辛巳冬闻德音 其一
- 辛巳冬闻德音 其二
- 和曾裘父韵送老人赴镇九江
- 上丁斋宿
- 和总得居士康乐亭韵
- 寄张真父舍人 其一
- 寄张真父舍人 其二
- 中秋观月齐云楼用孙昌符韵
- 题鲁如晦通隐
- 赠邕州滕史君
- 齐山
- 将如会稽寄曾吉甫
- 荐福观何卿
- 再用韵作五公诗
- 蒙侍御丈再用韵作送行诗走笔和答迫放船不暇工也
- 葵轩观笋
- 西江月 其五 代五三弟为老母寿
- 湘中馆
- 题蔡济忠所摹御府米帖
- 楞伽寺 其三
- 题方务德静江所作雪观
- 定风波
- 舟中 其一
- 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将以丽句穆然清风久矣不作感叹之馀辄敢属和 其二
- 吴伯承生孙交游共为之喜凡七人分韵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某得啼定字 其二
- 鄱阳史君王龟龄闵雨再赋一首
- 寿老迓使者以斋素不置饯 其二
- 鹧鸪天 其一 平国弟生日
- 劝农以湘波不动楚山碧花压阑干春昼长为韵得干字
- 木兰花慢 其一
- 和伯承惠笋 其一
- 喜雨
- 水仙
- 一览亭
- 与赵李二同年夜饮有怀石使君惠叔
- 暑甚得雨与张文伯同登禅智寺
- 广右无笔刘子思携一束来择其尤者作字但如此它日中州有笔当爱惜也
- 舟中 其五
- 和蔡济忠天字韵
- 题断堤寺 其三
- 止酒
- 谢黄主管
- 水调歌头 其六 隐静山观雨
- 漪澜堂
- 麒麟砚滴分韵得文字
- 送茶
- 鸾溪
- 闻德远与曾裘甫黎师侯会饮范周士所 其三
- 中隐
- 劝范东叔饮
- 水调歌头 其三 泛湘江
- 德庆范监州以子石砚宠假虽小而奇戏作 其二
- 闻德远与曾裘甫黎师侯会饮范周士所 其一
- 舟中 其四
- 游千山观
- 次韵南轩喜雨 其四
- 金沙堆
- 汎湘江
- 和子云白莲
- 贺郊祀
- 秦城
- 借魏元理画
- 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将以丽句穆然清风久矣不作感叹之馀辄敢属和 其一
- 吴城阻风
-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 其七
- 和仲钦题粉岩
- 将至宣城和壁间韵寄王宣子
- 舟中 其三
- 入桂林歇滑石驿题碧玉泉
- 奉送李彦国还庐陵
- 从吴伯承乞茶
- 大雨呈同行诸公
- 和沈教授子寿赋雪三首 其一
- 近得一二砚示范达甫笑以为堪支床也许送端州大砚作诗以坚其约
- 赠张钦州
- 题浊醪赋后
- 舟中热甚从鄂守李寿翁乞冰雪樱桃
- 万杉寺 其一
- 次韵南轩喜雨 其三
-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 其二
- 再和 其二
- 和张钦夫寻梅
- 送纸衾韩中父 其二
- 夜半走笔酬寿翁 其二
- 郑义宁送莼菜
- 赭山分韵得成叶字 其一
- 赠甘法曹
- 再用韵 其二
- 王龟龄遣妓送酒赐诗走笔为谢
- 和伯承惠笋 其二
- 从张钦夫觅纸
- 和如庵 其四
-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 其五
- 过三塔寺 其一
- 龟潭
- 船斋
- 偶得四月菊以奉提刑运使 其一
- 题塔子寺
-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 其五
- 石惠叔以石斛为贶因笔赋诗
- 送慈曼如金山迎印老住大沩
- 题西湖可赋轩
- 月之四日至南陵大雨江边之圩已有没者入鄱阳境中山田乃以无雨为病偶成一章呈王龟龄
- 楞伽寺 其一
- 赋沈商卿砚
- 罗江驿
- 琵琶亭 其一
-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五
-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四
- 题张仲钦所藏隆茂宗画登瀛图
- 舟中即事
- 和蔡济忠溪上
- 朝谒南岳
- 以茶芽焦坑送周德友德友来索赐茶仆无之也 其一
- 次东坡先生韵 其三
-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一
- 子馀许修草堂遣句劝请
- 广右道中 其二
- 寄方帅 其二
-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二
- 吴伯承送苦笋消梅用来韵各赋一篇 其二
- 张仲钦朝阳亭
- 题胡敦约山行图
- 送僧游天台
-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 其二
- 次东坡先生韵 其八
- 吴伯承送苦笋消梅用来韵各赋一篇 其一
- 和如庵 其三
- 夜读五公楚东酬唱辄书其后呈龟龄
- 题赵知府墓
- 赋衡山张氏米帖
- 赠周义山子季隐
- 奉题富文横舟
- 有怀
- 寒光亭
- 以水仙花供都运判院 其一
- 入清江界地名九段田沃壤百里黄云际天他处未有也
- 寄方帅 其一
- 题定山寺 其二
- 道间见梅
-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 其七
- 蕲春道中
- 过昭亭哭二弟墓
- 和如庵 其五
- 题吴城庙
- 次韵黄子馀
- 登清音堂其下琵琶洲也再用韵
- 呈枢密刘恭父
-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 其四
- 小山书院
- 敬谢经略秘阁馀甘汤 其一
- 次东坡先生韵 其六
- 赠鹿苑信公诗禅 其二
- 赠
- 和如庵 其六
- 和刘国正觅雌黄 其一
- 高远亭和林黄中韵
- 赠赵签
- 小憩孙氏竹轩观诸公诗 其二
- 风洞
- 次东坡先生韵 其一
- 丰城观音院有胡明仲范伯达汪彦章诸公题字
- 偶得新茶献提刑丈
- 以水仙花供都运判院 其二
- 次韵左举善木樨
- 将至池阳呈鲁使君
- 隐静觅杉株
- 野牧图 其一
- 过岳麓见子云题字偶逢来使因寄二诗 其二
- 江行再用前韵
- 咏梅次韵二首 其二
- 题定山寺 其一
- 昭亭食柑
- 咏梅次韵二首 其一
- 枫桥
- 上元设醮毕作长句
- 次韵 其二
- 馀干赵公頙
- 即事简苏廷藻
- 题朱元晦所书凯歌卷后
- 题梅坞图
- 归宗寺
- 次东坡先生韵 其五
- 如梦令·花叶相遮相映
- 和万老
- 请说归休好 其一
- 雨入庐山
- 鹿鸣燕
- 虞美人·雪花一尺江南北
- 踏莎行·时雨初晴
- 赠江清卿
- 菩萨蛮·吴波细卷东风急
- 蝶恋花·画戟斿闲刀入鞘
- 郡侯遣骑至山中馈名酝辄呈长句用黄宰韵
- 蓦山溪·清都绛阕
- 鸡笼福地在历阳将至丰城望一山宛然感之赋诗
- 同胡邦衡夜直
- 虞美人·罗衣怯雨轻寒透
- 去临川书西津渔家
- 午憩道傍人家
- 诗送荆州进士入都
- 次家君韵 其一
- 画堂春(上老母寿)
- 滑石
- 转调二郎神
- 浣溪沙
- 菩萨蛮·暗潮清涨蒲塘晚
- 念奴娇
- 临江仙
- 故年家姚公挽章
- 风入松(蜡梅)
- 霜天晓角
- 清平乐(寿叔父)
- 柳梢青(探梅)
- 和韩中父 其二
- 浣溪沙(过临川席上赋此词)
- 罢归
- 满江红·秋满漓源
- 龟龄侍御以番阳士子之意作五峰亭且赋诗某敬和
- 菩萨蛮
- 望江南(赠谈献可)
- 拾翠羽
- 诉衷情(中秋不见月)
- 菩萨蛮·琢成红玉纤纤指
- 浣溪沙
- 渔家傲(红白莲不可并栽,用酒盆种之,遂皆有花,呈周倅)
- 丑奴儿(饯郑宪)
- 丑奴儿
- 瑞鹧鸪
- 青玉案(饯别刘恭父)
- 菩萨蛮(回文)
- 菩萨蛮(林柳州生朝)
- 菩萨蛮·缥缈飞来双彩凤
- 临江仙
- 西江月
- 鹧鸪天(荆州别同官)
- 菩萨蛮
- 诉衷情(牡丹)
- 踏莎行(长沙牡丹花极小,戏作此词,)
- 醉蓬莱(为老人寿)
- 减字木兰花(黄坚叟母夫人)
- 鹧鸪天(饯刘恭父)
- 鹧鸪天
- 减字木兰花(梅)
- 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
- 鹊桥仙(落梅)
- 菩萨蛮
- 蝶恋花(秦乐家赏花)
- 浣溪沙(梦山未释然,再作)
- 踏莎行(为朱漕寿)
- 永遇乐
- 水龙吟
- 水调歌头(送谢倅之临安)
- 王弱翁与余相遇汉口赋古意赠别
- 水龙吟(望九华山作)
- 送郭遐龄
- 丙戌七月望日自南台游福严书留山中
- 送仲子弟用同之韵
- 压云亭
- 进芝草 其二
- 送子云倅荆州 其二
- 有怀长沙知识呈钦夫兄弟 其二
- 赠师永锡并简子西文潜
- 西江月 其十二 为枢密太夫人寿
- 赠鹿苑信公诗禅 其一
- 有怀长沙知识呈钦夫兄弟 其三
- 玉渊
- 题屏风送裘甫归临川
- 和沈教授子寿赋雪三首 其二
- 丙戌七夕入衡阳境独游岸傍小寺
- 赋王唐卿庐山所得灵壁石
- 赠朱远游
- 次韵南轩喜雨 其二
- 题断堤寺 其二
- 椰子酒榼
- 闻德远与曾裘甫黎师侯会饮范周士所 其二
- 再用韵呈仲钦元顺
- 登七星山呈仲钦 其一
- 春尽日送闻人伯卿次家君韵
- 八桂堂池上赏莲纳凉
- 赠卢司法
- 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将以丽句穆然清风久矣不作感叹之馀辄敢属和 其三
- 朱陵洞
- 次韵南轩喜雨 其一
-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 其一
- 重入昭亭赋二十韵
- 谢刘恭父玉潭月色真石室之赐
- 有怀长沙知识呈钦夫兄弟 其四
-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 其三
- 广右道中 其一
- 送猿翟伯寿
- 夜半走笔酬寿翁 其一
- 和何子应赋不欺室韵
- 昨日极暑今日极寒
- 登马氏永宁阁和朱漕元顺分韵
- 和家君韵寄舅氏
- 再和 其一
- 读中兴碑
-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 其八
- 偶得四月菊以奉提刑运使 其二
- 有怀长沙知识呈钦夫兄弟 其一
- 和伯承送茶韵
- 以茶芽焦坑送周德友德友来索赐茶仆无之也 其二
- 考试呈周茂振舍人陈季陵国正
-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 其六
- 寿老迓使者以斋素不置饯 其一
- 题福严寺行者堂
- 次韵 其一
- 早发衡山
- 蜡梅
- 和如庵 其二
- 野牧图 其二
-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 其一
- 次东坡先生韵 其四
- 和仲弥性烟霏佳句兼简贰车 其二
- 寄当涂王守叔坚
- 齐安郡夫人挽章
- 送纸衾韩中父 其一
- 次东坡先生韵 其七
- 次东坡先生韵 其二
- 和刘国正觅雌黄 其二
- 再用韵 其一
- 庾楼和林黄中韵
- 敬谢经略秘阁馀甘汤 其二
-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三
- 送张司户还蜀
- 和仲弥性烟霏佳句兼简贰车 其一
- 和如庵 其一
- 西江月·不识平源太守
- 赠万上座
- 浣溪沙
-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 其三
- 虞美人·溪西竹榭溪东路
- 浣溪沙
- 虞美人·庐敖夫妇骖鸾侣
- 菩萨蛮·冥濛秋夕溥清露
- 雨中花
- 鹧鸪天·昼得游嬉夜得眠
- 菩萨蛮·江山佳处留行客
- 菩萨蛮(和州守胡明秀席上)
- 南歌子(仲弥性席上)
- 南歌子(赠吴伯承)
- 减字木兰花
- 浣溪沙(以贡茶、沈水为扬齐伯寿)
- 点绛唇(赠袁立道)
- 南乡子(送朱元晦行,张钦夫、邢少连同集张孝祥)
- 浣溪沙
- 踏莎行(荆南作)
- 清平乐(殿庐有作)
- 醉落魄
- 鹧鸪天
- 踏莎行
-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 水调歌头·泛湘江
- 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 菩萨蛮·堵莲红乱风翻雨
-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 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
- 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
-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 念奴娇 过洞庭
-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 浣溪沙·洞庭
- 鹧鸪天·上元启醮
- 木兰花慢·紫箫吹散後
- 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鹊
-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 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
-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 湖湘以竹车激水粳稻如云书此能仁院壁
诗
相较词作流传之广,张孝祥的诗闻名度不高。较之词作,于湖诗追求的是另一种文学境界,韩元吉称之为“清婉而俊逸”,他的诗明显受宋诗的气质影响,学杜,学苏,承受江西诗派影响。诗作内容包含对国事的忧怀,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羁旅感怀,其中尤以感怀诗最佳,体现了其诗风的清婉俊逸,诗意的深隽奇正和诗韵的平实简淡。譬如《宵征》中“竹舆出林薄,十里月渐明,光彩散草木,凉意浸冠缨”,风格较其词的豪气,诗情主体清淡。
词
张孝祥作为南宋初期著名文人,其文体靡所不该,而忧国慨敌的情怀无所不在。客观而言,张孝祥的文不如诗,而诗则不如词。其词“豪壮典丽”,并不局限于一种文风,而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
总观张孝祥的爱国词作,字里行间无一不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感愤悲慨: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词中写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据说当时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赋此词,张浚读了之后深为感动,为之罢席而去(《说郛》引《朝野遗记》)。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可见其影响之大。
除却立意鲜明的爱国词作外,张孝祥的咏怀词也因其英姿奇气的高雅格调而为人称颂,此类写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娇·离思》《水调歌头·泛湘江》,通过对江上“处处风波恶”的描绘和对屈原的吊念,表达了自己“天涯漂泊”和无辜被黜的感慨,隐约而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而通过笔下描绘的旷朗情境,亦展示了自我胸怀。这一种经常流露的放旷、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然是受到苏轼很深的影响,譬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等,在清疏淡远的韵调中隐含着作者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牢骚不平。又如《念奴娇·过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谗毁罢官后自桂林北归的途中所作。上阕描写“表里俱澄澈”的洞庭湖景色,下阕抒发“肝肺皆冰雪”的高洁胸怀,被前人推为其词作中最杰出的一首。这类词作境界清疏空阔,情调凄凉萧飒,虽然没有直接写社会现实,但却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色彩。
除却同国事紧密相关的爱国咏怀词外,张孝祥的情词也别具风格。其情词深婉清丽,情切意深,佳作尤推思念情人李氏的几首作品,譬如《念奴娇·风帆更起》中,“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面对与爱人被迫分别,他的内心是自责而痛苦的,江月可以随人,而人不如月,身不由己,只能“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 又展现了词人另一面多情的内心世界。
张孝祥的才情也能从其随手拈来的早期写景小词中领略十分,这类写景词清雅流丽,其中有许多描绘临安景色的作品,譬如《西江月》中描绘西湖春色的“十里轻红自笑,两山浓翠相呼”,或《菩萨蛮》中“吴波细卷东风急,斜阳半落苍烟湿”。临安不仅有清雅秀丽的一面,也有繁华热闹的一面,譬如《鹧鸪天·春情》中描绘的“杏花未遇疏疏雨,杨柳初摇短短风”、“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写出了杭州春日郊游盛况,读来仿佛入画境,春意盎然。—— 可见张孝祥词作无论选材范畴,还是表现手法并不局限一隅。
据说张孝祥“平昔为词,未尝著稿,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初若不经意,反复究观,未有一字无来处……所谓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 (汤衡《张紫微雅词序》) 因为是凭借激情进行创作,所以情感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又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 查礼说:“于湖词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铜鼓书堂遗稿》),正概括了张孝祥词的基本特点。他写词也是有意地学习苏轼,评论者也多以为二人极其相似,如汤衡说:“自仇池(苏轼)仙去,能继其轨者,非公其谁与哉?”(《张紫微雅词序》)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文
张孝祥文章,在当时就受到很高的评价,观《于湖居士文集》,文集十六至二十卷是他的政论、奏议、内外制等。这类文章,用词精炼,想法独到。较之奏议文,因张孝祥曾两任中书舍人,为皇帝代言,因此其四六应制文,词翰爽美,虽是公文,却并不呆板,气质古雅,晓畅自然,为时所誉。孝祥所撰游记不多,但所存数篇文字清隽,气质飘逸,写景优秀,譬如《观月记》。
少年英伟
公元1127年,北宋为女真金朝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同年宋高宗赵构在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政权。在南宋小朝廷与金朝常年对峙的风雨之中,发生了百姓大规模南迁避难的情况。张孝祥之父张祁亦率母领弟避难移居至明州鄞县(今浙江鄞县)。1132年,张孝祥出生在鄞县的方广寺的僧房中,并在鄞县生活到十三岁。
由于孝祥伯父张邵因不肯屈膝金朝而被拘禁在彼,而父张祁仅任小官,张家在鄞县又无田产,因此较之于陆游,朱熹,张元干等出身书香门第,家境富足的同时代文人境况不同,张孝祥是在贫苦中成长,如王质在《于湖集序》中所云 “故宋中书舍人奋起荒凉寂寞之乡”。
公元1144年,张祁举家返乡,然而并没有回故乡历阳,而是居于芜湖,芜湖位于长江之南,金人威胁较少。芜湖、于湖二县名字唐后混淆,因此张孝祥自号“于湖居士”,指代实际是芜湖,亦足见他对芜湖这一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
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天才儿童,《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宣城张氏信谱传》说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公元1147年,张孝祥十六岁,通过了乡试,走出了迈向仕途的第一步。十八岁,孝祥在建康从蔡清宇学,二十二岁时,“再举冠里选” (张孝伯《张于湖先生集序》)。到二十三岁中状元前,事迹大致如此。作为一个出身”荒凉寂寞“的年青人,能在同时代文人中脱颖而出,必有不凡之处,归纳起来,一是才华卓绝,如时人对他的评价“天上张公子,少年观国光”(王十朋),其次也有英迈的性格,“谈笑翰墨,如风无踪”(张拭),“当其得意,诗酒淋漓,醉墨纵横,思飘月外”(杨万里)。从这些时人对他的评价中,可见他自少年时代起,便具潇洒倜傥的气质,英伟不羁性格。
高中状元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张孝祥二十三岁,参加廷试。高宗亲自将其擢为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同榜中进士的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此次科举考试,本来掌握在秦桧手中,因为高宗干预,孝祥才能得中状元。高中状元一事,改变了他一生命运。登上政治舞台不久,孝祥便站在了主战派一面,一则,他方第不久便上言为岳飞鸣冤,二则,他在朝堂上对秦桧党羽曹泳提亲“不答”,这一对主和派鲜明的反对立场,使得他得罪秦桧一党。桧指使党羽诬告其父张祁杀嫂谋反,将祁投入监狱,百般折磨,孝祥因此牵连受难,幸而秦桧不久身死,才结束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官场生涯
1154-1159年的五年中,张孝祥官居临安,接连异迁,直至升任为中书舍人,为皇帝执笔代言,平步青云之态,难免遭人嫉妒。汪彻一纸弹劾,使其丢官外任。罢官以后,孝祥回芜湖闲赋两年半,在此期间,金主完颜亮南下,虽无官职,张孝祥仍旧密切关注战局变化,并提出抗金计策,致书李显宗,王权等军事将领,据陈战略。他的好友同年进士虞允文(1110-1174)在采石矶大败金兵,迫使金主完颜亮移师扬州渡江,亮最终被部下叛将所杀,南宋朝廷得到相对的稳定—— 听闻此事后,孝祥当即作了一首《水调歌头· 闻采石矶战胜》,词中所呼“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表达了他渴望能够建功立业,做一番事业的心情。采石战后,他赴建康,谒南宋主战重臣张浚,席上赋《六州歌头》词,慷慨激愤,张浚为之罢席。其爱国拳拳之心可鉴。
1162年,孝祥复官,知抚州。1163年,孝宗即位,知平江府,时值宋军遭符离之败,损失惨重。1164年,张浚推荐孝祥,称其“可负事任”,升迁为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尽管当时因为军事失利,朝廷内议和声大起,张孝祥仍旧坚持自己主战收复中原的理想,向孝宗奏议。四月,张浚罢黜,八月逝世。十月,孝祥被罢免知建康府。主战派完全失败。汤思退指使尹樯弹劾孝祥,孝祥因此第二次在政治生涯上遭到打击和排斥。虽然被打击重重,但是在无情政治斗争中,张孝祥更加坚定了自己主战的政治主张,认为只要能不懈奋斗,就能成功收复中原,而一味求和苟安,是不可取的。(参加《太平州学记》)
1165-1166年,孝祥复官静江府。1167-1168,孝祥知潭州。1168-1169年三月,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1169年三月,孝祥请祠侍亲获准,回乡退隐,绝意仕途。
在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中,张孝祥几番起落,终究没有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最后黯然离开官场时的心情是抑郁的,但是他为官期间,颇有治才,怀着“恻袒爱民之诚心”,政绩卓著。在抚州时他身先士卒,一人单马与乱兵对峙,干净利落的平定了兵乱,离开抚州之时,父老夹道相送。在平江时,他惩治大姓奸商,收缴其米仓,第二年饥荒,用收缴的粮食接济灾民;浙东大水,两次上疏请不催两浙积欠,由于他的努力,朝廷从其所请,使得万千灾民得以生存。在建康时,孝祥专心治理水患,为民请命,招抚流民,处理妥当,足见其才能与魄力。在潭州时,孝祥关注农事,勤勉公事,善待于民,使得“狱事清静,庭无留滞”(《敬简堂记》)。最终在荆州任上,尽管不过短短数月,心境对朝廷的失望而愈发沉郁,孝祥仍旧尽忠职守,加强武备,整修军塞,筑堤防洪,建仓储粮,置万盈仓以储漕运。而在其第二故乡芜湖,张孝祥更是捐出自己的三百亩田地为湖,疏通水源,为芜湖开通“水泽地脉”——今日镜湖便可为证。
纵观孝祥出守六郡,所至皆有惠政,本着爱民之心,能因地制宜,做出不同的政策,切合百姓的要求,所以每能创出佳绩,受到人们的敬重和怀念。
英年早逝
1169年三月,孝祥返还芜湖。七月,得急病而逝。卒年三十八岁。英年早逝,殊让人为之叹息。对于其死因,据周密《齐东野语》:以当暑送虞雍公(虞允文),饮芜湖舟中,中暑卒。
张孝祥的死是让人意外的,孝宗有用才不尽的叹息,他的好友,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张拭更是哀悼,著文以悼之曰:
嗟呼!如君而止斯耶?其英迈豪特之气,其复可得耶?其如长江,巨河奔逸汹涌,渺然无际,而独不见其东汇溟渤之时耶?又如骅骝,绿耳追风绝尘,一日千里,而独不见其日暮锐驾之所耶?此拭所以痛之深,惜之至,而哭之悲也。
孝祥死后葬于建康上元县钟山之清国寺。今墓存于南京江浦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