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时行
- 句
- 同郭师圣司空仲容探韵得江字
- 和史济川见赠
- 和何子应夜读书
- 梦兰堂(送史谊伯倅潼川)
- 点绛唇
- 寄张昭度
- 渔家傲(冬至)
- 玉楼春
- 和杨拱辰见惠
- 和杨良卿韵新自兴元归见贻二首
- 和杨团练元韵
- 和杨伟明韵
- 和张仁甫李花韵
- 和张仲山寄酒
- 稽古堂诗为曹应祥题
- 寄题何子应金华书院
- 寄题庞宫便提举山斋二绝
- 寄魏相之
- 寄越州张子文待制二首
- 假守蓬州视事二十日以台章罢黜行至温汤作此
- 见雪
- 见张魏公二首
- 建炎庚戌中秋夜与同官相期於月下既为顽云障
- 江行书事
- 江月亭
- 将之沪南
- 缙云寺
- 九日邀郭信可登龙鹤山
- 就得胜寨遣人入巫山买酒
- 客舟棱天庆观夜坐
- 苦雨
- 夔帅范太尉生日
- 夔州抚属陈行之座上作
- 腊月二十八日
- 李花已尽再用前韵末章专属蒙景明资一笑也
- 李彦泽紫云洞
- 铃斋
- 刘守生日
- 留题云顶
- 龙鹤祷雨
- 卢秀才家食梨
- 旅兴寄张惠之
- 落花十绝
- 落梅
- 眉僧晓岑仆未之识也持钵求施既辞以贫则愿丐
- 梅花
- 梅林分韵得梅字
- 梅台
- 牟元礼挽章
- 南至即事
- 偶成
- 彭山道中
- 蒲团
- 清富轩
- 清明
- 秋日即事
- 秋夜书事
- 日望冉雄飞之来久不闻近耗因成鄙句以见翘然
- 僧有悟策者见予於珞碛江上诵程子山孙季辰李
- 山居
- 山中宿小民家夜闻虎因有感
- 上知己
- 绍兴六年十月六日同信可舜弼进道谒隐甫值渠
- 舍弟生子
- 诗呈监试
- 十七日夜月色尤佳与韦去非东亭小酌
- 石漕生辰
- 石孝立挽词
- 食笋
- 双飞桥
- 思归
- 送常德翁和县
- 送冯贯道赴行在二首
- 送冯献道运使得岸字
- 送涪守何常卿十六韵
- 送何子应二首
- 送开守解印
- 送孙履道
- 送同年杨元直持宪节湖南二首
- 送同年朱元直监税
- 送王公佩之泸
- 送王子善移江津酒官一首
- 送杨元老召赴阙
- 送友人兄弟赴省
- 送张卿赴西路宪
- 送张仁甫见何少卿续郎中二首
- 送召客
- 宿石洞峡
- 岁暮舟次荆州呈李尧俞
- 索友有赓和
- 题报恩方丈宋子展所作墨竹
- 题蔡云叟山居
- 题村居
- 题梵音水野亭
- 题涪陵杨彦广薰风亭
- 题郭信可琴中趣轩
- 题汉初东岩
- 题虎丘
- 题黄氏所居
- 题泸南石洲滩
- 题毛祖房屋壁
- 题綦母氏孝友堂诗
- 题三峰
- 题苏庆嗣睡乐轩
- 题王与善隐轩
- 题香积寺
- 题杨氏清福亭
- 题杨毅肃十马图
- 题友人南北江山图
- 题岳阳楼
- 题张粹夫万卷楼
- 天华寺亭二首
- 同王公佩和老杜韵
- 酴醿
- 瓦炉
- 万州
- 乌栖曲
- 西北有高楼
- 西山一首
- 溪上望居人有感
- 峡州楚塞楼
- 晓行得江字
- 谢陈舜弼送丹荔
- 谢杜合州送酒
- 谢冯贯道惠小舟
- 谢韩秀才送松栽四首
- 谢景濬卿东州名士未曾倾盖因僧悟策有诗寄余
- 谢素师惠二石
- 谢益仲惠黄鸡苦笋新茶三物书意勤渠欲索鄙制
- 新居凿井饮之味殊清胜因成一首
- 行遇小雨
- 学古堂为毛应叔题
- 雪中用黄太史韵
- 宴林简州桃园
- 阳春曲
- 遗夔门故书
- 忆渊明二首
- 隐甫圣可子仪同游宝莲分韵得郭字
- 咏雪
- 游白鹤山
- 游宝莲寺分韵得尘字
- 游东郊以园林无俗情为韵得情字二首
- 游峨眉
- 游峨眉十一首
- 游君山值冰合不得进
- 游乐碛江中石洲
- 游石龙偶成寺僧通首坐饱历丛林归老山故诗多
- 游云泉寺
- 友人惠酒殊佳用清光滑辣四字为韵以谢
- 有感
- 又和子应游万州岑公洞
- 与诸友同坐梅下月雾凄清风琴泠然不类人世各
- 雨中书事
- 寓栖隐者僧舍读书
- 寓兴
- 元日二首
- 月夜
- 云安下岩二首
- 落花十绝 其七
- 同王公佩和老杜韵 其二
- 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
- 登洪雅明月楼与陈舜弼杨养源任道夫孙彦和探
- 和蔡伯世韵二首
- 楚甸江头望雪晴二首 其一
- 再和赠故人
- 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 其三
- 和陈舜弼中秋有感三首
- 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 其二
- 冬至有感
- 醉落魄
- 布被
- 代简寄壁山诸友慈洞砚
- 舟中见月
- 阻雪
- 舟中观雪呈李尧俞二首
- 赠李西台
- 广安朱义从为渝上霜台之客母夫人年八十余极
- 鄂州南楼其下为黄鹤楼故基
- 至日三首
- 再和
- 与诸友同坐梅下月雾凄清风琴泠然不类人世各联三二语醉归卧南窗下明日徵所出语皆忘失不记因追赋古诗以补遗缺
- 虞美人(重阳词)
- 答郭师圣
- 春和谭曦晋仲见惠之什晋仲夔人隐居归之城下
- 和向文叔见寄
- 落花十绝 其六
- 自行在解维宿长安闸下回望天竺诸山依依在目
- 天仙子(荼コ已凋落赋)
- 伏虎寺
- 到垫江先作诗寄郝令君蒙老
- 二月将半雨过花盛开二首
- 郭信可索云溪诗懒未能作戏成此寄以自解
- 村居
- 和何子应记所见
- 正月二十日上山庄二月晦日归不见花
- 自开江归依山结茅以居偶成长句
- 见张魏公二首 其二
- 中岩
- 和郭信可秋夜有怀
- 杜如篪屡督烹茶仍作诗次其韵
- 和丁利用韵
《不懂规矩的冯时行》
绍兴九年,也就是公元1139年,冯时行出任万州知府。此时的万州,民生凋敝,破败不堪,毫无生气。一天,冯时行沿着码头行走,思量如何治理万州,突然间,看见一个老妇人径直往江心走去——她要自寻短见!
冯时行立刻差人将老妇救回,搀扶她坐在岸边,询问老妇为何要自寻短见。须臾之间,老妇生死两地,睁开眼睛看着面前这位大人,虽然第一次见面,但却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将自己的不幸和盘托出:原来这位老妇,本是万州江边的一位住户,几代人打渔为生。因这两年,官府赋税越来越重,丈夫和儿子为了能多打些鱼,被迫涉险到江中更远处打渔,好不容易有了更大收获回来时,却被恶霸孙奇虎抢了鱼,并毒打致死。
冯时行气愤之极,强压怒火,沉沉地问道:“那您怎么不去官府伸冤,却跑来沉江呢?”
“大人有所不知,这孙奇虎有转运判官李炯大人做后台,没人敢惹。”老妇越说眼泪越多。
冯时行安慰老妇:“您放心,这件事我管了。”没过多久,冯时行收集到恶霸孙奇虎几年来犯下的罪行,状纸足有一尺多厚,冯时行当众宣判:恶霸孙奇虎为患乡里,恶迹累累,立马上报朝廷,秋后问斩!百姓拍手称快,但万州转运判官李炯却怀恨在心。
冯时行看着大家久违的笑脸,高声说道:“诸位乡邻,我冯时行是来和大家一起治理万州的,这些日子,我走遍了万州的每一个县、乡,有的地方临水,那就打渔,有的地方近山,那就养蚕,大部分县乡土地肥沃,那就种田,一句话,就是让大家安居乐业。”
百姓欢呼雀跃,感到了多年来没有过的踏实。冯时行说到做到,清闲之时下到乡野,指导农桑,甚至就在乡野开办学堂,给孩子上课,教大人识字,一扫初到万州时的死气沉沉,换来一片清明祥和的生机勃勃。
有一次夏稻收割之后,乡绅们给冯时行送来两担新米,让他尝尝新鲜,冯时行无法推脱,不得不收下稻米,但坚持以市价折成钱物抵米;有人给他送鱼也是如此,甚至还挽留送鱼人一起吃饭,结果弄得这些“送礼之人”不敢再讨“无趣”,也就断了这种风气。但百姓心里都感恩冯时行,在上缴赋税之时,少有拖沓,渐渐地,官仓中余粮增多,府库中钱财增加,这就让转运判官李炯垂涎不已。
一日,李炯登门拜访冯时行,开口直奔主题:“恭喜冯大人,贺喜冯大人!”
冯时行一看是李炯,颇感意外。当初刚到万州,就斩了他的爪牙孙奇虎,事后,李炯怀恨在心,所以基本上没有往来。可今天李炯亲自上门,定有蹊跷,于是淡淡地问了一句:“李大人,不知冯某喜从何来?”
“哈哈……冯大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你这两年,在万州任上干得风生水起,仓库之中钱粮不少,只要我们把这些钱粮孝敬朝廷,那你我就可以扶摇直上啊。”
“孝敬朝廷?朝廷的赋税已经尽数缴清,难道还有名目?”冯时行明知故问。
“呵呵……冯大人,这朝廷赋税是缴完了,但还有些名目需要打点。说白了,就是拿到京城孝敬秦桧秦丞相。想必你也清楚,你的前任万州知府政绩平平,为什么可以顺风顺水,官升一级呢?”李炯干脆说破其中奥秘。
“哈哈……李大人,你打错算盘了,冯某绝不会拿百姓的血汗钱,来满足一己之私的!”冯时行转过身去,厉声喊道:“送客!”
李炯一看冯时行变脸了,以为是冯时行假作清高,不但不知趣,反而接着说:“冯大人,果然清廉,李某佩服。但是我想告诉冯大人的是,这是历年来地方上的规矩,如果到了时间不送到京城丞相府,秦丞相是要怪罪的。”
“什么规矩?谁立的规矩?给谁立的规矩?冯某这里,只有百姓和朝廷,朝廷赋税,重不伤民,这是朝廷的规矩;为官一任,两袖清风,这是做官的规矩。现在朝廷正在危难之际,外有金兵犯境,内有天灾不断,如果再加上你们这些人,掘地三尺,榨取民脂民膏,百姓怎么活?”冯时行的话掷地有声。
“好,冯时行,你不懂规矩,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来呀,飞虎军何在?给我开库取钱!”气急败坏的李炯一声令下,五百飞虎军直奔官库。
冯时行一看大事不好,立刻前往官库,坐在大门口,厉声呵斥:“你们是朝廷的军队,应该保卫百姓的安宁,可你们今天却公然无视朝廷法度,强取朝廷财物,霸占百姓的血汗,简直无法无天,你们想要拿走官库中一枚铜钱,就必须从我身上踏过去!”
飞虎军看着平日里文弱斯文的冯知府,此刻却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声若洪钟,气势逼人,直吓得连连后退。闻讯赶来的百姓,迅速围拢冯时行,扇形排开,挡住官库,直面李炯和飞虎军:“要踏冯大人,先踩我们!”
李炯一看场面越来越大,百姓越聚越多,甚至飞虎军中也有人开始倒戈,对自己不利,只能收兵,愤愤而去:“哼,冯时行,你等着!”
百姓看着李炯等人离开,忙搀扶起已经筋疲力尽的冯时行。
此后不久,李炯为了自保,怕秦桧怪罪,连夜写信密告秦桧,说冯时行不但不识时务,反而沽名钓誉,煽动百姓闹事。秦桧接到密信,趁着残害岳飞等抗金名将之际,随便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冯时行削职为民,发回原籍。
冯时行被迫离开万州,准备登船回乡。可谁知万州百姓早已在码头恭候多时,默默垂泪,但没有一个人手里拿着东西。冯时行又惊又喜又悲:惊的是能有这般场景为自己一介布衣送行;喜的是百姓才是真懂得自己的人,不枉自己清廉一任;悲的是,自己一去,那官库中的百姓心血就会付诸东流。面对此情此景,他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只哽咽说道:“诸位乡邻,冯某告辞了!”说完,头也不回,离岸登船,听不见江水滔滔,满耳尽闻百姓呼喊声;看不见群山巍巍,满眼尽是辛酸离别泪。
船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浩浩长江中,但冯时行的清廉却传递了千年,感动了千年。
冯时行少时读于巴县缙云山寺,得中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恩科状元。以忤当道,当为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尉。南宋建炎元年至三年(1127—1129)调任奉节尉调,建炎四年至绍兴四年(1134),调任江原丞,任职期中,显露才华,深受川陕抚谕杨愿器重,极力推荐,旋擢左奉礼郎。绍兴五至六年知丹梭县。绍兴七年(1137)奉召入京任左朝奉议郎(皇帝身边咨询官)。时金兵已占汴梁(北宋都城今开封)十载。时行力主抗金,于绍兴八年晋见高宗,呈上《请分兵以镇荆襄疏》,奏金人议和不足信,请选大臣重兵镇荆,使岳飞得以专力致于江汉间。被主张和议的高宗斥之为“杯羹之语”。绍兴九年(1139),出任万州知府,镇邪锄恶,为民除害,惠农劝学,为地方积蓄了一批钱财。绍兴十一年(1141),转运判官李炯,企图以提取万州大量积钱,向朝廷献媚固宠,率500飞虎军强行提取,时行坚决反对,被提刑何麒弹劾,罢官削职,除名《大宋状元录》,辗转流离万州、开江间近两年。
绍兴十四年底由万州回到家乡乐碛,气愤之下,将原籍“乐碛”改为“落碛”(今洛碛得名缘由)。稍后,到缙云山置田地,建房办学,“坐废”十七年之久。直到秦桧死后,绍兴二十七年(1157),冯时行才又复起知蓬州(今四川蓬安县)。绍兴二十八年(1158)冬,又荐知黎州(今四川汉源);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背盟,冯时行被高宗再次召见,上《请易田师中用张浚、刘绮疏》,疏中说:“自古未有人主退而能使天下进,人主怯而能使天下勇,今之形势,愿陛下舍一己之好恶,勉用张浚、刘绮、李显忠等将领抗金。”并提出“宜省官吏,减州郡冗卒”。擢右朝请大夫,提点成都府刑狱,经划边事,卓有功绩。孝宗隆兴元年(1163)逝世于雅州(今雅安),时年63岁。死后被追为“古城侯”,初葬雅州古城,后移葬巴县鱼嘴沱(今江北区鱼嘴镇)。
乾道五年(1169),雅州(今四川雅安)民众曾斥钱七十万,为冯时行立祠庙。《古城冯侯庙碑》载:“大众斥七十万钱,缚屋二十五盈,中为堂,塑侯像,挟以两庑,民岁时歌舞其下,水旱厉疾,必祷侯。”冯时行故乡洛碛有“缙云故里”、“状元井”、“状元桥”等纪念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