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焰燧何劳鼓万牛,聊将一带付幽流。才闻浮鹢来波上,已见牵羊出石头。
旧穴依然披信汐,古祠谁为荐时羞。功名到了成何事,扰扰空移夜壑舟。
猜你喜欢
天兵从昔度长桥,四海干戈一战销。江叟岂能知帝力,醉凭渔艇亢秋潮。
蹈雪也须过,不是听巴歌。
□见本来人,雪曲应难和。
边烽警榆(yú)塞,侠客度桑乾(qián)。
柳叶开银镝(dí),桃花照玉鞍(ān)。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边塞外族入侵挑起了战争,豪杰将士夜渡桑乾远赴国难。
柳叶被雪亮的箭镞拨开,桃花对映着镶玉的马鞍。
天空圆月把弓影投射到地上,大片星斗映在剑的项端。
不要学那过河行刺的荆轲,空唱一曲《易水寒》。
参考资料:
1、范凤驰著.新选唐诗精华: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01:第52页
2、费振刚主编.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唐代边塞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7:第89-90页
郑少府:事迹不详。少府: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辽:州名。隋置,唐初移治辽山(今山西左权)。榆塞:边防要塞。秦统一六国之后,蒙恬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的侵犯,收复了河套失地,“以河为界,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此后“榆塞”就成了边防要塞的代称。桑乾:即桑乾水,在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据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
银镝:银色的箭镞。桃花:一说指花名;一说指白毛红点的马。玉鞍:对马鞍的美称。
连星:列星。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不学燕太子丹派遣的刺客荆轲,徒作悲歌而不能成事。燕丹客:指荆轲。
首联“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言这边报警的烽火刚一燃起,那边御敌的军队就已到来,表现了“侠客”高昂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与“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之类的诗句相比起来,更显陡率、有力。诗歌的主人公是“侠客”,唯有这样的诗句才能自然、准确地表现出“侠客”的性格,侠客既不同于书生,又迥异于一般的军人。他豪爽而又能雷厉风行。“榆塞”不仅是实际的地点,而且还暗示了战争的正义性。诗中点出“榆塞”,是想表明“侠客”是为了戍卫边疆而出征。
紧接首联,诗人在颔联中就以生动的笔触,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侠客”非凡的武艺。“柳叶开银镝”,这里借用战国时养由基百步穿杨的典故,形容“侠客”箭无虚发,技艺过人。“桃花照玉鞍”,一个“照”字,将奔腾驰跃的骏马写得活灵活现。因为只有马飞驰时,鞍鞯上的金玉饰物才会闪闪发光。这里用的是烘云托月手法,不正面描写人,借写马从侧面衬托出“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颈联进一步表现“侠客”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本来是指弓拉得满以致影如十五的圆月,剑出鞘光若闪闪的群星。但诗人有意不直说,反而写成“满月”是临摹弓的影,“连星”是飞入了剑之端。奇思异喻,生动传神。这里关于两军如何对阵未着一字,而敌人的望风披靡由此可见一斑。
尾联“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因郑少府远渡桑干,诗人联想到荆轲的易水之歌。“不学”“徒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郑少府赴辽从戎,是为了卫国守疆,不同于荆轲的报私仇;二是说此行抱有坚定信念,不作风萧水寒“一去不还”的悲歌。
这首诗送人从军,写得豪侠壮美。全诗写实的同时,把优美与雄壮两种风格截然相反的事物和谐地统一融合在一个画面中,体现了唐人乐观开朗的胸襟以及新型的战争观念。该诗不但格调高亢,音韵优美,词藻华艳,而且构思新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杜陵已醉老坡仙,生后百年恨不及。
那知开眼大江西,突兀见公正冠帻。
凛然清风不可攀,千载懦夫毛骨粟。
暇时略吐胸中云,坐使九霄成五色。
未辨执乐三千指,不计酒材七百石。
落然收宝入丹田,归省庐阜千寻碧。
那知城裹住相如,但信城东有太白。
一时馀子皆鷁退,家有诸郎傅正胍。
世尘千劫都磨尽,独有诗缘渺亡极。
天欲留公在世间,管领风月长为客。
彩凤一鸣天地静,安得微吟容晚出。
巨止青山吞泽芥,许投顽石博拱璧。
先丘宰木已参天,幽碣未刊但惕夕。
鲁山四绝先李文,谊贯幽胆光存殁。
先生匹素不可辜,傥得烟云生勃郁。
化为匹锦授丘迟,磨钝为铦希万一。
要是人贫常熟书,非关卖菜复求益。
讵敢限字如昔闻,小大当唯意所适。
庶几挂在露寒堂,琅然一读意一释。
不须点白鱠松鲈,解衣卧听歌赤壁。
久别家山定省违,几回目断白云飞。于今拜命辞青锁,指日承颜戏綵衣。
闽峤暖云连海戍,蓟门春树蔼夕晖。差予亦有双亲老,送客题诗叹未归。
经乱年年厌别离,歌声喜似太平时。
词臣更有中兴颂,磨取莲峰便作碑。
思远楼前罢登眺,华盖峰下好吟哦。东瓯舟子趁潮去,棹讴不似竹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