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雾窗寒对遥天暮(mù),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tí)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风翦(jiǎn)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满天是雾花的寒窗对着天空渐暝的暮色,傍晚的天空遥遥对着寒窗的雾花。花儿凋零,啼鸦声声。乌鸦开始啼叫,正值落花时节。
垂着罗袖的影子显得清瘦不已。清瘦的身影正垂着罗袖。和风剪出一丝丝红线,红线似春风剪得整整齐齐。
参考资料:
1、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69页
暮天:傍晚的天空。
风剪:即风吹。剪,有快速之意。一丝红:常用“红丝”比喻姻缘巧合。
这首词每两句都是反复回文。“雾窗寒对遥天暮”,从最后一个字“暮”倒着往前读,就是下一句“暮天遥对寒窗雾”;“花落正啼鸦”,倒过来也就是下一句“鸦啼正落花”,这就是回文诗的一种。一般的选本里很少会选这首词,原囚很简单:这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在里边。这道理是完全正确的,回文诗大多都仅仅是文字游戏而已,就像厨师雕刻出来的一朵精美绝伦的萝卜花,无论多漂亮,也只是正餐旁边的一个装饰。但是厨师愿意去雕刻萝卜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要让整桌菜卖出更贵的价钱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炫技。这是人的天性,如果掌握了高于常人的技术,总忍不住会拿出来卖弄卖弄,没机会卖弄的话,在受到环境的刺激后,就会“技痒”。
从词的作法看,上片布景,下片说情,或者叙事、造理,这是宋词基本结构模式。回文体的歌词,大体上亦依此模式填写。上片的相关物景,包括雾窗、暮天,花落、鸦啼,经过回环往复,变而成为窗雾、天暮,落花、啼鸦,其实际项目并不曾添加。下片通过人物形态的转换,叙说故事。其之由袖罗、瘦影,风翦、红丝,变而为罗袖、影瘦,翦风、丝红,同样也不曾添加。无非是一位女子,于花落、鸦啼的背景下,通过风翦、红丝及翦风、丝红的变换,以展现其婀娜多姿的身段而已。这就是回文的奥秘。
这首词描摹的是眼前风物,虽然意义不大,但是依旧不失隽永别致。从中更可看到词人娴熟的文字技巧。
译文
注释
菩萨蛮:词牌,也用作曲牌。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一丝红:典出五代蜀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张曰:‘……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慢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婚。’元振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线,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后常用“红丝”比喻姻缘巧合。
风剪:即风吹。剪,有快速之意。
这首词具体的创作年代不详。诗词在清朝是是一种社交手段,文人士大夫社交活动聊天的主要内容。在诗词游戏中大家也很容易融入交际圈,也不身份,都可以参与。作者在社交活动中写下这首词。
1、小桥流水著.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词经典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5:第178页
2、苏缨著.纳兰词典评: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09:第147页
猜你喜欢
昨宵失睡仍朝起。愁人向乏销愁计。凉日上珠兰。秋风一味寒。
添衣窗下坐。冷燕檐前过。燕语似将离。丁宁春社时。
断肠春色还馀几。可怜一半催归去。帘外草凄凄。帘前燕子泥。
香尘迷紫陌。闷把栏杆拍。多恨不成妆。故园天一方。
聘钱两万何妨赠。要偿未必偿难尽。底事一年年。银河远似天。
既为天帝女。婿又天孙许。何处有离愁。人间忙不休。
西风一夜霜团屋。丹枫界破寒筠绿。蛩语替幽心。教成秋士吟。
流光如羽迅。看看玄鬓。斜日转长松。僧房又晚钟。
绿衫人在春阴院。闲坐冷如秋。略无花影到。堆满一帘愁。
功名饱听儿童说。看公两眼明如月。万里勒燕然。老人书一编。玉阶方寸地。好趁风云会。他日赤松游。依然万户侯。
晴窗睡起炉烟直。香云堕髻娇无力。溪水碧涵空。拒霜深浅红。坠鞭还驻马。缥缈珠帘下。自是意中人。临风休障尘。
晴风吹暖枝头雪。露华香沁庭中月。屏上小江南。雨昏天际帆。翠钗香雾湿。侧鬓云松立。灯背欲眠时。晓莺还又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