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飞花拂帘幌,亦有关篱墙。随风各偶尔,何足较短长。
富贵真传舍,易人岂其常。寄语穷巷士,少安无自伤。
猜你喜欢
衰翁好藏密,移病此侨居。白眼慵迎客,青泥倦襆书。
风侵残昼网,烟锁蔽春樗。惟有伊蒲士,相从乐饭蔬。
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nì)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huán)。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参考资料:
1、马奇中选编,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珍藏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2,第464-465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07-1209页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碧纨:绿色薄绸。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女子的发髻。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寻常哀乐与君同,回首乡园忽梦中。云水十年仍浪迹,故人一别已成翁。
画堂高柳迎春绿,古寺寒灯静夜红。最是情尘空未得,频将山札寄梁鸿。
绕郭笙歌夜景徂,稽山迥带月轮孤。休文欲咏心应破,
道子虽来画得无。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斗敌都卢。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著陂塘比镜湖。
岚雨初晴绿树新,松萝夹屋净无尘。洞花幽鸟时时别,野鹤孤云日日亲。
红雾半窗丹火候,青山万古百年人。从君更觅方平宅,玄武门前作近邻。
昭昭阳春色,令我好容姿。庶草各自骄,谁能念先萎。
秋气发鸣蝉,噭噭多伏悲。逝水但知东,逝日但知西。
人生坚强志,乃欲与时违。
金简摄苍水,乖龙甘不逃。凭依太古智,天半蟠其巢。
高捧巨灵掌,残擘周处刀。诸佛谁咒毒,坏壁镌周遭。
谷神媾婴姹,老儋同一胞。子孙蠕岩脏,万古屯腥臊。
我闻天之用,尔功尤冠曹。受爵镇齐鲁,万命枢丰焦。
胡为怯旱魃,蚕缩气不骄。腐儒昨被放,悲悯怀尚操。
哀鸿{火刍}肠胃,秋禾乾不浇。思借卫公马,一流郇伯膏。
痛哭虽越位,彼乐宜适郊。怀哉文命圣,鞭驱奋忧劳。
放菹取桑土,洪澜静不泡。方今掷河费,淮黄天正滔。
玄圭不再锡,心血枯煎熬。兹山蓄神异,樏橇旧迹抛。
或疑庚辰剑,堕化灵昭昭。人鬼恣出入,虾蛭争呼号。
秉烛辞黑兽,愧尔雷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