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送腊腊垂尽,迎春春欲回。
如何万家县,不见一枝梅。
有客幽寻去,无人远寄来。
扬州何逊在,政用小诗催。
猜你喜欢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这首小令写春日少妇的寂寞。上阕前二句以瑰丽的彩笔描绘出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鹅黄的新柳,娇红的桃杏,映着青青的芳草,织就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春到青门”四字极有诗意,词人把春天来到人间的景况形象地比拟为春姑娘翩翩地来到大自然的芳草青青的门槛,这想象是多么新奇,美丽而又得体贴切,“柳色黄”三字也用得妙,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季节,柳梢最初缀着的是米粒大的新芽,而新芽初茁之际,柳条上便缀满了鹅黄的嫩叶,渐渐才变成淡绿碧绿的成叶。前人有“柳垂金线拂平桥”之句,即是描写这一“柳色初黄”的情景。次句“一梢红杏出低墙”一出,画面就更为之增色,,在鹅黄淡绿的背景上加添了绯红瑰丽的一笔——一枝红艳艳的杏花探出低低的墙垣,呈现在我们眼前,就益发感到春色的迷人。北宋词人宋祁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南宋诗人叶绍翁也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绝唱,但他们皆在冯延巳之后,从字句的安排与意境的经营上都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后二者较之前者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最早能吟出这样佳句者却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前二句对于“莺窗人起未梳妆”来说是一种反衬,即以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万紫千红来反衬人物的慵懒无绪与黯然寂寞。“莺窗”这一意象也捕捉得十分美妙,它使我们听到窗外莺啼的婉啭,也使我们联想到草长莺飞的美丽意境,还使我们想起“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名篇。黄莺儿真的惊破了丽人的好梦了吗?她悻悻地、懒懒地起了床,却恹恹地、迟迟地不去梳妆打扮。“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远在他乡,是没有心思去拭容饰貌的。
下阕紧承上阕第三句,描写少妇起床后呆呆地出神、默默地痴想的神态:方才在绣帐中萦回的别梦已成为依稀的碎影,而玉炉中袅袅香篆更增添了心境的寂寥。“玉炉空袅寂寥香”一句,把女主人公寂寥的心境形象化:她那落寞心绪正象袅袅香篆悠悠地舒卷、轻轻地飘散着。词人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最能外化主人公心境的意象。尾句“闺中红日奈何长”乃点题之笔,良辰苦短,愁日倍长,这是人的心理时间在起作用。对于一个无所事事只盼良人归来的闺中少妇来说,她肯定感到时间是无可奈何的漫长。这也正是有闲阶级的妇女不幸之所在。
髼松两鬓欲成丝,又是桃红李白时。百岁光阴须藉酒,一生志趣莫过诗。
世情因向贫中识,画思方知老后宜。却喜半犁新雨过,旋分菊本莳东篱。
胸次谁言瘴不腓,瘦狂犹自胜痴肥。匆匆年少愁中过,惘惘春风梦里归。
邕管投荒寄边锁,京华怀旧检尘衣。石湖高韵殊难及,漫葺丛编拟去非。
少年学武兼学文,姓名不属羽林军。杀人睚眦不敢视,横行抱剑游三秦。
斗鸡击筑时将暮,马蹄惯踏章台路。一朝官里赐铜符,百战捐身宁复顾。
平生挽弓能挽强,区区郭解何足当。愿为豫让报恩死,不学李陵婴耻亡。
栏楯浮空去。划玲珑、榴皮石发,青红无数。看尽宣和风景好,又看宫娥北渡。
有多少、梨花夜雨。西望铜驼荆榛里,算千秋、老辈惟吾汝。
晋宋事,总尘土。
鸿濛一气凭㪺取。蹑丹梯、千盘百级,上通元圃。根插中原维地轴,其下黄河一缕。
曾经过、怒潮煎煮。无限西风神州恨,倩相轮、做尽兴亡谱。
铃铎响,自相语。
绝迹云间日,分飞海上秋。超然危乱外,不与少年俦。
阅岁空山久,寻禅古寺幽。干戈缠粤徼,妻子隔宁州。
乍解桐江缆,仍回谷水舟。刀寒馀斗色,血碧带江流。
旧卒苍头散,新交白眼休。同年张翰在,宾客顾荣留。
海日初浮屿,吴霜早覆洲。与君遵晦意,不负一匡谋。
霜天犹自忘情开,问讯东风或可猜。历尽深寒香烂漫,清欢忽觉洒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