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婉浑非铁石姿,故家别调合传衣。华风不疗春痕瘦,可是工夫不造微。
猜你喜欢
朱颜非自换,良为箧镜欺。
箧镜终不发,朱颜终不移。
歌罢月在梁,影落阑干垂。
感君明月心,不弃秋风姿。
犹记覆耳发,挂君飘缨髭。
宛转结不解,烦君立移时。
北谪非吾土,南归下首丘。遥居黄霸治,未遂赤松游。
古柳垂春蔓,沙河急暮流。离分君莫叹,风壤是中州。
九月被毡裘,征人上陇头。黄龙悬塞色,白马赴边愁。
陇坂高无极,寒泉咽不流。梅花何处折,肠断在朱楼。
竦壑盘云泰岳东,直披纤秒认青铜。天河冻裂如飞练,却倚虬髯殿北风。
喜孝肃才令次对,携明逸手与同登。
臣于二老非俦匹,惭愧虚加学士称。
寒鸦成阵下遥村,冰合回塘镜一番。
虢虢溪流响何处,乱山无数不知源。
紫案焚(fén)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huá)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jué)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jià)裁精。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紫殿: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风,指春风。席:犹言列坐。
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列爵:分颁爵位。公卿:指执政大臣。
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一作“鉴裁”,又作“择鉴”。
宋初的考试制度,大致承袭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其事。此诗即以一员考官的身份写出他的见闻与感受。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封建时代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国家寄予厚望,违法者将置以重刑,轻则充军流放边地,重则杀头,半点也马虎不得。在清朝,主考官在考试期间出行,车后竖铡刀一把,以示自律。鲁迅的祖父就因为替考生向考官行贿,被判斩监候的。抡才大典,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诗正是确切而生动地写出了这种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