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有荣枯,道有隆污。
吉凶福祸,相为乘除。
历览旧载,变灭纷如。
或以贫残,或以逼诛。
莫知其端,为之长吁。
予少愚蠢,不能奔趋。
翛然物表,与古为徒。
彼是两忘,乃道之枢。
庶几中庸,匪疾匪徐。
不事王侯,不游国都。
高尚其事,猗那其居。
烟霞冲澹,松竹扶疎。
来往忘机,山泽之癯。
荷裳芰制,可曳可娄。
竺坟鲁诰,可卷可舒。
逍遥林壑,宁畏简书。
临清坐茂,洽比禽鱼。
自守玄默,死生弗渝。
安时处顺,其乐只且。
猜你喜欢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参考资料:
1、田国钰.《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8
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全身上下。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后两句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古寺幽深一径通,落花流水小桥东。松巢老鹤三千丈,云绕仙坛十二重。
我欲息机聊同榻,僧归无语但闻钟。从今识得桃源洞,暇日还来觅旧踪。
灯盏擎花玉蕊寒,满天星斗瑞香残。粉团小玉无颜色,何必胭脂写牡丹。
衡阳古胜郡,齐民颇淳质。富饶几维扬,朴静类高密。
易将诚心感,难以威势屈。水宿亦安枕,岩扉不施荜。
太平得良守,条教尽归一。人方乐简治,自为宜老佚。
穷通有定数,舒卷犹古帙。深思已诣理,达观岂言物。
屡尝登宾阶,每许脱朝绂。共谈海鹏志,不道塞马失。
金声发锵锵,宝肆容瑟瑟。遂回岷山眼,未委瘴江骨。
赓咏酬真乐,聊以歌化日。珷玞难重陈,黄玉似蒸栗。
我生能几何,两脚疲世故。
忽破巴丘梦,还寻邵阳路。
穷乡得四老,足以慰迟暮。
胜事远公莲,深心懒残芋。
本是群山云,暂聚当别去。
那知天风便,不得还相聚。
凡情我未免,临别吐幽句。
慎勿过虎溪,晓霜侵杖屦。
孤楼虽不高,足以瞰四远。
饷妇陌头归,田夫桑廕饭。
敕吏省追胥,勿令农事晚。
山气英英结紫霞,上方台殿布金沙。曾寻竺国俱胝石,因识唐朝顾况家。
龙献珠来天欲雨,鹤随丹去井无砂。两年不到题诗处,想得枇杷又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