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作品
- 题太真教鹦䳇念心经
- 寄王鍊师
- 水中蒲
- 孙膑
- 题系马图
- 辞欢伯
- 次周纪善韵
- 春日东园即事 其一
- 寄何尹 其九
- 送人之扬州 其二
- 过戚姬港作 其一
- 东桧轩图
- 东园杂兴 其一
- 寄严州张同知
- 临安胜览 其四
- 题楮衾歌
- 谢何徵君惠麻鞋
- 题马图
- 拟古四首 其四
- 题直翁胡重器诗卷
- 题竹 其二
- 题牛图 其三
- 崩城操二首 其一
- 挂剑歌
- 和友人家字韵
- 出塞
- 古意二首 其一
- 古意二首 其二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一 正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二 二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三 三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四 四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五 五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六 六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七 七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八 八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九 九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十 十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十一 十一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十二 十二月
- 拟唐人十二月乐章并闰月 其十三 闰月
- 北上行
- 送徐千户之甘州
- 江边柳
- 题芦雁图
- 宿田家
- 贞母阡
- 题瀛洲图
- 垂虹亭晚泊
- 池上
- 秋日喜雨
- 秋后三日得雨
- 登大悲阁
- 过扬子江
- 出扬子江
- 春日东园即事
- 东园雨晴即事
- 移芍药
- 挽郭子振
- 挽曲江友人
- 送百户徐叔之甘州
- 送人归黄岩
- 送人还越
- 题画
- 春思
- 食新鲊
- 寄震龙门和尚 其一
- 寄震龙门和尚 其二
- 寄震龙门和尚 其三
- 送云季昭
- 挽友人妻李氏
- 送陈知县之建昌
- 秋夜怀友
- 冬夜有怀
- 挽一臂和尚 其一
- 挽一臂和尚 其二
- 舟中怀友人 其一
- 舟中怀友人 其二
- 舟中
- 过小姑
- 美妾换马
- 题张真人画
- 初夏
- 送马公肃之颍川
- 题永思堂
- 送崇德县簿之京
- 春山烟雨
- 舟中积雨
- 舟次番湖风顺雨晴柬同舟李纪善
- 题青山读书图
- 城东获野鹿
- 望紫金山
- 三月二日侍燕
- 三月二日陛辞钦蒙赐赉
- 扈王驾出都城
- 从祀南郊次韵
- 次韵观驾入洪武门
- 登玉皇阁
- 赐胙次何尹韵
- 又用赐胙韵喜何尹还邑
- 送尚书贡先生入闽
- 雪中玉堂夜直次黄清老韵
- 题上清真人送贵溪县尹诗卷
- 送进士会试之京
- 送俞员外归省如京
- 祷雨有感 其一
- 祷雨有感 其二
- 题苏武牧羊图
- 和张贞居寄倪云林韵
- 题大悲阁
- 寿张河泊
- 春日即事
- 镜中梅
- 滴翠轩
- 游葆真观 其一
- 游葆真观 其二
- 游葆真观 其三
- 苦热
- 寄枢上人
- 次韵 其一
- 次韵 其二
- 柬直方居士 其一
- 柬直方居士 其二
- 柬直方居士 其三
- 柬直方居士 其四
- 采莲女
- 鞋山 其一
- 鞋山 其二
- 春日东园即事 其二
- 寄东冈贾徵君
- 东园春日
- 寄硖山人
- 除夕忆京中小弟
- 双孔笛
- 过贡秘书墓
- 西翠楼为郭医作
- 挽高处士 其一
- 挽高处士 其二
- 失鹤
- 赋惠山泉送张徵君之无锡
- 题倪元镇画
- 立春雨
- 过吴江 其一
- 过吴江 其二
- 和友人韵
- 和黄应奉巧夕书怀
- 夜坐玩月
- 江上
- 九日和应先生韵
- 悼断臂禅师
- 游鸡鸣寺
- 送杜弘道之襄阳
- 寄宋纪善
- 和贾徵君韵 其一
- 和贾徵君韵 其二
- 和贾徵君韵 其三
- 次郭先生韵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 其一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 其二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 其三
- 晨兴七宝山有作
- 题瞻云图
- 送杨判簿考绩如京
- 送黄将军分镇台城
- 海昌八咏 其一 海门洪涛
- 海昌八咏 其四 顾况书台
- 海昌八咏 其五 葛洪丹井
- 海昌八咏 其六 安国禅灯
- 海昌八咏 其七 张许双庙
- 海昌八咏 其八 虹桥夜月
- 寄峡川杨司征
- 海昌八咏 其二 五祠古桧
- 海昌八咏 其三 紫峡秋云
- 立春
- 题玉绣毬花 其一
- 题玉绣毬花 其二
- 游峡山寺 其一
- 游峡山寺 其二
- 游峡山寺 其三
- 送富天源长老
- 题如舟斋
- 读张外史诗
- 游东陈村
- 病起
- 赋石井送吴税使还乡
- 挽赵子奇
- 游天禧寺
- 秋夕玩月
- 赋石蟹泉送僧游南山
- 久雨书事
- 雨中答友人
- 答谢友人 其一
- 答谢友人 其二
- 寄贾彦德
- 挽愚丘老翁
- 出北郭有怀
- 出郭
- 寄震上人
- 秋怀寄友人
- 题芭蕉双鹤图
- 度函谷关
- 夜泊采石
- 思悲翁
- 节妇吟
- 题渊明抚松图
- 纳云轩为海上人作
- 送给事服满之京
- 送王山人之金华
- 送人之京
- 黄鹄行
- 赠张鍊师
- 舟过庐山 其一
- 舟过庐山 其二
- 老至
- 题山居画
- 题寓庵
- 吴江月下汎舟
- 春夜怀友
- 分绿轩
- 送人还碧莲峰听琴诗卷
- 东园漫兴十二首 其一
- 东园漫兴十二首 其二
- 东园漫兴十二首 其三
- 题望云图为太学生史孟彬作
- 春日书情 其二
- 即事
- 题三香图二首 其二
- 题芭蕉画扇
- 客中除夕
- 人日
- 寒夜曲怀二子
- 不出
- 从军行
- 题白梅 其一
- 婆饼焦
- 漫兴八首 其二
- 城门曲
- 泰和八景 其二 香炉紫烟
- 去妇词三首 其三
- 题枯荷鹭鸶图
- 题山水为潘簿作
- 题秋江送别
- 秦罗敷
- 题李白醉归图 其三
- 少年行二首 其二
- 题澄碧轩 其三
- 拟古 其四
- 江上曲三首 其二
- 重九
- 题延月轩 其四
- 题山水扇面 其一
- 答铁柱观道友 其三
- 题琴轩
- 挽道士
- 迎龙词
- 送万玉润往杭州
- 寄友人 其二
- 题渊明像
- 早朝
- 呈卞博士
- 题松竹轩
- 圣寿无疆词
- 见新月思家有作 其二
- 忆友
- 望夫石 其三
- 题双松图赠司虞赵子瑛
- 暮春东园雨后有作 其一
- 养生畦
- 题长江雪霁图
- 送何山人还金华 其二
- 题盆池白石号昆崙积雪 其二
- 古乐府
- 送王河泊
- 秋日有怀
- 长至
- 过戚姬港作 其二
- 寓言十首 其十
- 题钓鱼图
- 夏夕 其二
- 折花寄远
- 画鹰 其一
- 登高丘望远海
- 鸡鸣曲三首 其一
- 出江 其二
- 秋梦引
- 东园漫兴十二首 其十一
- 雩阳十景 其一 川江秋月
- 襄陵操
- 艳歌行
- 湘妃泣竹
- 秀州夜泊
- 题山居图
- 采莲词
- 题敬赐内侍鞠大亨梅花洞天诗卷
- 虞姬伏剑
- 题寒雀图
- 题兰竹图
- 野田雀
- 赠张将军
- 月初生行
- 赠铁柱熊道纪
- 棋
- 桃花流水
- 寄峡川僧
- 题红梅
- 题剡溪书屋
- 题乐工汤子玉琵琶手卷 其三
- 凭虚楼
- 雪
- 听雪
- 雨霖铃
- 古意八首 其六
- 到家
- 题庆上人住云栖
- 九日登九天阁三首 其一
- 汉武词
- 题延月轩 其七
- 闰月九日拟邀秫庄清友
- 将进酒三首 其三
- 寄何尹 其二
- 西湖竹枝词 其一
- 白头吟二首 其二
- 中秋见月
- 临安胜览 其九
- 岘山樵隐歌为二令刘克和赋
- 雪竹
- 采兰
- 题鸣鹤山人溪山卷
- 题梅花村民为严司征作
- 子夜歌
- 古意八首 其五
- 题雪心上人画梅
- 见萤火
- 柳枝词 其一
- 挟弹图
- 送马文学之惠安教谕
- 筑堤谣 其四
- 题竹石图
- 题吕仙摘耳图
- 将进酒三首 其二
- 题贞妇胡氏贡姑
- 团扇词二首 其二
- 题太真
- 秋江濯足图
- 折杨柳
- 题山翁对奕
- 湘灵操二首 其一
- 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 其三
- 送岁贡生之京
- 浮萍词
- 题兰亭流觞四绝为郑大尹赋 其四
- 送南昌玄妙吴大节鍊师编书之上清 其一
- 题睡猫图
- 乌程谣
- 去妇词三首 其二
- 题芝溪送别图
- 闻樵笛
- 夏日即事 其一
- 秋夜吟二首 其一
- 秋夕
- 静夜思
- 刺促词
- 题风木卷为丁孝子赋
- 窗间水影
- 宛转词 其二
- 题银杏双鸠图
- 望夫石
- 送黄鍊师还天台
- 梅窗为凯上人赋
- 铜雀妓二首 其二
- 挽僧 其一
- 思归引
- 秋夜长
- 望海漫兴 其四
- 题苏李泣别图
- 题马图 其一
- 车遥遥送人之京
- 送友
- 寒食感怀
- 老父谣送南昌康侯考绩如京师
- 过平望 其一
- 送东既白上人之京
- 题延月轩 其八
- 离筵赠故人
- 夜夜曲
- 柬僧纲住上人 其一
- 贾先生以熏香见惠用韵
- 题梅花竹雀图
- 题山水
- 柳枝词 其二
- 题文昌图
- 题谦上人听雪窝次韵
- 织妇词
- 题兰亭流觞四绝为郑大尹赋 其三
- 临安胜览 其十三
- 题万玉图为姚氏作
- 薤露歌
- 渔乐图
- 题雪峰 其二
- 题马文学之惠安教谕
- 题澄碧轩 其二
- 送澜典藏还天界寺
- 寄友人效韦体
- 十四日与友人月下共酌
- 渔父词 其四
- 题秋江别意图
- 东邻美女歌
- 题稼轩
- 关山月
- 送何山人还金华 其三
- 寓言十首 其九
- 明珠篇
- 寓言十首 其七
- 雩阳十景 其四 鸡嶂晓烟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十九 常州
- 题钓鱼图 其二
- 送百户张文胜之台州时营造城门
- 醉后蔷薇花下待月有怀
- 松云歌
- 春夜与友饮别
- 栖鹤峰
- 步虚词九首 其八
- 鸡鸣曲三首 其三
- 送知县陈仲信之建昌
- 捉搦辞
- 荷露
- 远将归
- 即事 其三
- 题听雪窝
- 云门乐
- 题望云图
- 聋叟听雨戏题
- 赠医士长律十首 其七 芝田
- 次咏轩雨夕见寄 其二
- 戏赠徐博士
- 相逢狭斜行
- 东海有珊瑚
- 题馀庆堂
- 镜天关
- 归来
- 赠揭学士孙和仲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九 散关
- 学古轩
- 送百户徐叔平之甘州
- 狭邪行
- 即事 其二
- 望海
- 题画 其三
- 漫成 其二
- 山鹧鸪词 其一
- 送龙曲
- 题竹 其六
- 和朱彦伦教谕题山水障歌
- 答铁柱观道友 其二
- 东园杂兴 其七
- 过陆龟蒙书院
- 暮春病起
- 题竹
- 赠医士长律十首 其三 杏林
- 天马辞
- 春词
- 题赵子昂画西马为褚奉祠作
- 题画石 其一
- 题望峡轩
- 题子美游春图
- 骊驹歌二首 其二
- 月下怀友
- 送禢二令弟秉德还南雄迎父
- 拟古四首 其一
- 送孙府判之重庆 其二
- 醉后口号
- 友人邀饮予病不赴作诗答之
- 步虚词九首 其二
- 双凫曲
- 有所思三首 其一
- 题梅花山鸟图
- 挽府幕陈友宽妻
- 涂山操
- 白鹭辞
- 题折枝桃花
- 薤上露
- 圯桥进履图
- 寒江万里图
- 送马贡士题春江送别图
- 自遣 其三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六 丁庄
- 赠医士长律十首 其五 龙藏
- 题琴月楼
- 题东家牡丹
- 题梅 其二
- 定水歌
- 得雨
- 送人秩满之京二首 其二
- 送禢二令秩满之京
- 送别峰上人之京
- 题苏武还乡图
- 题梅
- 送富阳李孝子
- 寄远曲
- 乌夜啼
- 思亲操
- 春日东园漫兴 其五
- 前有千万年
- 壮士行
- 孟郊
- 初秋东园夜坐有怀秫庄清友
- 长门怨
- 紫薇花下
- 题林泉读书图
- 题竹 其三
- 挽庆云山讲师
- 题桂菊双清图
- 送人归省还京
- 相逢行
- 挽大无外
- 题王仲序筠窗诗卷 其二
- 漫兴八首 其三
- 题幻庵禅师镜空
- 五噫歌梁鸿
- 病中谢友见访
- 拟古 其一
- 寄衣曲 其三
- 自君之出矣
- 筑堤谣 其一
- 江上书情
- 望海漫兴 其五
- 左顾龟
- 送贡士之京
- 秋夜偶成
- 杂兴
- 寒食自遣
- 种葵
- 题梅月图 其二
- 步虚词九首 其七
- 友人纸帐名卧云求题
- 出都门有作
- 刘氏杀虎行
- 鹊巢行赠博溪姚氏
- 题竹雪山房为王御史作二首 其二
- 甘棠谣
- 卓文君
- 题三笑图
- 题徐隐君清乐堂
- 朝宗引
- 题太古子为分水县佐苏侯赋
- 题延月轩 其一
- 吕望钓鱼
- 古意八首 其四
- 送人回馀杭
- 题太乙张骞图
- 患眼偶述
- 临安胜览 其十六
- 题岐山图
- 长歌行
- 和小游仙 其二
- 送恬上人兼柬奎方舟
- 漫兴八首 其七
- 题猫捕雀图
- 题望湖亭
- 题落花游鱼图
- 鸡鸣曲三首 其二
- 题松
- 弄月池
- 送人秩满之京二首 其一
- 九日望海觞咏
- 和小游仙 其三
- 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 其六
- 题春山小景图
- 题慈溪永安寺 其四
- 何本先以天香茶见惠奉赋一首
- 落星石
- 题清碧轩为临安黄生作
- 题挟弹图
- 寄衣曲 其二
- 秋夜
- 题芍药花下玉兔画
- 络纬吟二首 其二
- 何尹宅牡丹 其二
- 所思四首 其四
- 古意八首 其七
- 月中桂子
- 和小游仙 其一
- 雩阳十景 其二 三峡暮云
- 寄题万峰阁为越僧作
- 题桂菊图
- 泰和八景 其三 云源仙笛
- 重题涌金门外杀虎歌
- 白头公
- 题梅月图为长沙人作 其一
- 文君当垆
- 襄阳童儿歌 其二
- 题墨梅
- 题澄心堂
- 城中谣
- 闻潮
- 长平箭头歌
- 伤思次韵
- 雪晴寄友
- 杨柳词二首 其一
- 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 其九
- 所思四首 其二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五 白土
- 题牛图 其二
- 题湘妃和韵
- 苔钱
- 春日东园漫兴 其四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十六 平望
- 祝鹊
- 望雨
- 题雪溪船
- 题白鹇图
- 过浦赋竹枝词 其一
- 东园晚兴
- 湖山秋霁
- 筑堤谣 其二
- 走马引
- 千里思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四 土桥
- 劝饮
- 初春 其二
- 题鞋山 其一
- 题张氏家谱为硖川张嗣成赋
- 题太真梅边玩月图
- 仙人醉归图
- 田妇谣
- 题碧桃
- 顾况读书台二首 其二
- 送友人之丹丘
- 送玘大璞还山
- 题四马图
- 玉阶怨
- 题海棠白头公十二红
- 古意八首 其八
- 题行春图
- 城南燕集次韵
- 题怡老堂画竹 其二
- 渔父词 其二
- 雨中夏日书事
- 题山居图 其六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十八 秀州
- 晏眠
- 题海雪轩
- 春夜听何山人弹琴制乌夜啼曲
- 赠医士长律十首 其二 丹灶
- 雨晴闻鹊寄友人
- 落梅风
- 登九天阁制步虚词 其二
- 雪后看山
- 北山行送人还富春
- 望乡台
- 焦尾词
- 送丘朝宗还黄岩
- 懊恼曲
- 寓言十首 其六
- 春日东园漫兴 其二
- 月上
- 辛夷花
- 湖中曲
- 古谣 其一
- 一天秋月为侯少府作
- 妾安所居二首 其二
- 题李生环玉轩
- 新凿池
- 横塘曲
- 题敬赐内侍桂岩道人李吉之天香深处手卷
- 拟古四首 其三
- 春波曲
- 题具庆堂
- 题天台李氏竹石图 其一
- 拟呈无为真人二十韵
- 题山水扇面 其三
- 椿萱堂为宪史张彦文作
- 古意八首 其一
- 洞庭吹笛图
- 题阎仲彬画
- 长相思四首 其三
- 金井曲
- 焦仲卿妇辞
- 见新燕有感
- 赠医士长律十首 其十 雀环
- 送人赴燕山
- 望海漫兴 其二
- 鸳湖舟中玩月四月十五夜
- 乌栖曲
- 怀李白
- 长歌引
- 初日
- 送岁贡生酆叔宏
- 别鹤操
- 长安道二首 其一
- 义虎
- 夕雨有感
- 海棠黄鸟图
- 寓言十首 其一
- 访戴图
- 江天暮景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二十 煮茶图
- 槟榔曲
- 过田家 其一
- 题红梅为紫微山人作
- 题林逋观梅图
- 清明日忆乡中诸友
- 女娲补天谣二首 其一
- 渔隐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一 淳化
- 题姜润华怡老堂图
- 迎龙曲
- 过焦矶
- 王子乔二首 其二
- 过太湖
- 道林经室
- 湘妃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十七 王泾
- 题夏圭画
- 题陶学士遇秦弱兰图
- 题寒江独钓
- 题红梅 其二
- 送友人之蜀川
- 挽员外张士谔 其二
- 泰和八景 其五 龙际晓岚
- 咏菊 其二
- 题云山图
- 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 其二
- 唐宫行乐词 其二
- 天上谣
- 蓟门行
- 秋江闻雨
- 挽沈孟云居士
- 寄何尹 其七
- 苍雪堆
- 题竹 其一
- 步虚词九首 其一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十一 奔牛
- 东园对竹 其二
- 咏子规
- 红竹
- 筑城歌
- 蘸笔池
- 题碧桃青鸟图
- 初春 其四
- 贫女叹
- 题黄子久画
- 日观葡萄
- 送友人之京 其二
- 昨夜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十五 太湖
- 苍龙阙
- 拟古 其三
- 泰和八景 其七 甘峰飞瀑
- 题时习斋
- 送继甫之京
- 送张税使
- 次昙师见寄韵
- 除夕过北寺 其一
- 八公操二首 其二
- 春日书情 其三
- 除夕过北寺 其二
- 穿云径
- 次杨铁笛漫兴韵 其二
- 题管鲍分金
- 竹枝词 其二 过太湖竹枝歌
- 江上曲三首 其三
- 宝剑篇
- 林溪
- 次咏轩雨夕见寄 其一
- 江南曲三首 其一
- 题雪斋
- 乞巧词
- 吴起
- 花游曲
- 送叙班刘南奎还临江省亲
- 蛟蟠堤
- 赠道士
- 题小儿折花图
- 来鹤亭
- 敬赐内侍竹溪道人蒋康之诗卷
- 寄衣曲 其四
- 题礼部郎中安公山行诗卷
- 送彭仕贞归涟川省亲 其二
- 题扇赠万玉立
- 舟至大胜关
- 题画竹
- 绩妇词
- 莫洗红
- 寄宋纪善三首 其二
- 漫兴八首 其一
- 题山水次韵
- 春夜遇雨宿辰州古寺
- 两头纤纤 其二
- 杨妃病齿
- 田单
- 题梅 其一
- 送判府万侯秩满如京
- 独处愁
- 题三笑
- 夏日书事 其三
- 长安道二首 其二
- 君道篇
- 宝林八咏 其一 飞来峰
- 过阊门
- 姑恶词
- 繫马辞
- 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 其七
- 卢仝
- 越裳操
- 初春 其一
- 冬夜偶成
- 题扬州玩月图
- 美女篇
- 赋僧言补陀
- 登五岳楼 其一
- 赠峡川僧 其二
- 题竹 其四
- 缆舟石
- 和友人纪行之作
- 宝林八咏 其二 应天塔
- 题射雁
- 立春雨中作
- 题昭君
- 题贺公画
- 梅月双清歌为宪司经历赋
- 正钗
- 喜何使君至雨中有作 其一
- 房中思
- 送上竺隐箕山法师
- 老妇叹镜词二首 其二
- 题竹下美人
- 步虚词九首 其六
- 梦种德翁寄诗
- 迎客曲
- 题红桃白头翁鸟 其一
- 题墨菊
- 竹枝词 题梅效竹枝体
- 清白轩为都昌县丞邵让题
- 见新月
- 牧牛昼睡图
- 柬知县陈善方
- 太平乐
- 见新月思家有作 其一
- 出东郭访贾惟敬不遇用韵
- 次觯上人韵
- 夏日即事 其二
- 题李仕廉雪溪诗卷
- 题望云图为越人作
- 春风词 其二
- 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 其八
- 题七马图为张将军作
- 闻杜宇
- 题朴轩
- 西湖竹枝词 其五
- 拜新月
- 上冢
- 送人之扬州 其三
- 泰和八景 其八 天宝悬崖
- 题宋徽庙桑燕图
- 题慈溪永安寺 其三
- 杀虎歌赠叶将军
- 题子猷访戴图
- 题回文梅花美人图
- 杞良妻
- 绿珠曲
- 东园漫兴十二首 其四
- 七夕词
- 夏日书事 其一
- 嫦娥奔月
- 柳花词二首 其二
- 过相见湾
- 柬高上人物表
- 题半窗梧影
- 题桃花流水图为刘山人作
- 远将归二首 其一
- 百兽舞
- 出江 其一
- 题牛图 其一
- 题木石图
- 题雁图
- 挽僧 其二
- 喜友见访
- 题学钓轩
- 还山吟送天台王徵君
- 题槐阴书舍
- 题董文赠陈道士
- 长夏云村
- 铁箭辩
- 挽荣教谕 其四
- 题柳塘野艇图 其二
- 画鹰 其三
- 白马篇
- 游春词
- 赠庸信庵上人建卢大夫桥
- 临安胜览 其八
- 濯足图
- 赠医士长律十首 其一 上池
- 城乌曲
- 舟过临平
- 题梁谷才小像
- 玄度旧隐
- 题白云山舍为桑孝子作
- 题梅花白头公图
- 箕山操
- 题墨梅 其二
- 君马黄
- 小垂手
- 题石图
- 过平望 其二
- 题鸡冠
- 昭君
- 题鞋山 其二
- 题雪雀图
- 上山采蘼芜
- 芝原为富春冯孝子作
- 长相思四首 其一
- 拟今日良宴会
- 苦热行
- 采桑行
- 琴
- 暮春东园雨后有作 其二
- 木兰辞
- 临安胜览 其十一
- 槿花有感
- 渔父词 其六
- 望思图
- 泰和八景 其六 田东暮雨
- 题云山图 其二
- 题镇抚扇
- 行路难
- 临安胜览 其一
- 题山居图 其一
- 索茯苓戏赠
- 宿澧陵山村 其二
- 题李白醉归图 其一
- 移竹 其一
- 小姑
- 雪中乌
- 题蕨
- 早朝诗次韵
- 两头纤纤 其一
- 寄何尹
- 次杨铁笛漫兴韵 其四
- 望云轩与太学生焦思齐赋
- 余辞老还家作中秋见月歌一章留别张公子
- 寄何尹 其四
- 寿友人
- 敬进宁王殿下仙人好楼居三章 其二
- 画鹰 其二
- 送褚项民之京
- 题二乔玩月图
- 洛妃图
- 凤凰操
- 题明皇吹笛图
- 襄阳童儿歌
- 题来鹤轩为张佥宪作
- 白苧词三首 其三
- 白云歌
- 题云海
- 题望思图
- 襄阳小儿歌 其一
- 题铁柱观
- 远将归二首 其二
- 花上蝶
- 画鹰 其四
- 绿珠坠楼
- 春晓闻莺
- 题延月轩 其二
- 廉叔度歌
- 照镜词赠镊工潘郎
- 促织
- 题樵云
- 独漉歌
- 临安胜览 其二
- 沐恩波
- 谢友人远惠鲜鲚并采石酒
- 悲铜驼
- 望三茅山
- 双桐生
- 冬暖行
- 过益阳渡
- 关山月二首 其二
- 候鸠墅
- 吴女词二首 其二
- 苔阶蜗篆
- 就韵赋林庄为惟敬作
- 寄贡尚书侄 其二
- 赠峡川医士郜员
- 观日
- 题金寿堂
- 江上漫兴 其二
- 觉非诗
- 白苧词三首 其二
- 题涵碧轩图
- 鲛人词
- 题画 其五
- 题三香图
- 题两翁对奕图
- 刘伶荷锸
- 泰和八景 其一 澧陂春涨
- 西湖竹枝词 其二
- 巴陵女子辞
- 题桃花画眉
- 结杨柳曲
- 子陵把钓图
- 题竹雪山房为王御史作二首 其一
- 胡蝶舞
- 东园对竹 其一
- 题画 其一
- 吴宫子夜四时歌
- 题红桃白头翁鸟 其二
- 题柯丹丘竹
- 答铁柱观道友 其一
- 舟中醉歌示同舟友人
- 题李草堂墓志
- 赠医士长律十首 其六 兔臼
- 水亭燕集
- 桃花双凫
- 寄友
- 贺人生日
- 渔父词 其三
- 步虚词九首 其四
- 春怨
- 立秋
- 夏日书事 其二
- 雩阳十景 其九 胡僧竹
- 题庐山图
- 团扇词
- 题太真鹦䳇图
- 劝酒
- 博溪舟中赋竹枝词 其一
- 寄何尹 其八
- 路闻鹧鸪
- 感兴
- 闺情
- 题人马图
- 宝林八咏 其五 布衣
- 柳枝词 其三
- 雨竹
- 送云季昭 其五
- 妾安所居二首 其一
- 凉州曲
- 访僧不遇
- 过江上 其三
- 和靖观梅
- 题秋江别意图送人之还南雄
- 挽荣教谕 其三
- 题怡老堂画竹 其一
- 新嫁娘
- 送张将军之京
- 妾薄命
- 金井怨
- 白鹦鹉词
- 题二马图
- 听沈童子弹琴歌
- 漫成 其一
- 咏灯
- 临安胜览 其十二
- 春夜词
- 寿郭文伯
- 竹风
- 佳人折花联句
- 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 其十
- 崩城操二首 其二
- 答
- 送龙词
- 题画 其二
- 代道士作
- 宝林八咏 其三 罗汉泉
- 挽友人妻
- 铜雀妓
- 自遣 其一
- 秋夜吟二首 其二
- 云歌
- 题一天秋月诗卷为侯少府作 其一
- 江南曲三首 其三
- 题天台山人山水图
- 题燕集诗卷
- 宫中乐
- 题梅月图 其一
- 巫山高
- 临安胜览 其十七
- 有所思三首 其三
- 题扇贺胡鍊师生朝 其一
- 桃花马
- 题梅竹 其一
- 艾如张二首 其二
- 题王仲序筠窗诗卷 其一
- 吟叹曲
- 即景
- 燕中老人歌
- 临安胜览 其五
- 画
- 赠太医院使戴元礼
- 塞上曲
- 自遣 其二
- 雉朝飞
- 题扇
- 谢南康张少府惠带
- 秋夜二首 其二
- 北风行
- 巫女行云
- 题白马图
- 吴女词二首 其一
- 车遥遥二首 其一
- 题碧桃画眉图
- 题桃花双鸟图
- 望庐山阴雨不果
- 何尹宅牡丹 其一
- 玉镜台
- 杜甫
- 衔泥燕
- 除夕
- 望海漫兴 其三
- 荷叶露珠
- 题毛女
- 题山水扇面 其二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七 徐村
- 新春有作
- 斋居雪咏
- 过鞋山
- 题玉花骢画
- 题清致轩
- 寄万百户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三 句容
- 送友人之京 其三
- 次友人韵
- 题延月轩 其五
- 秋江送友之京
- 九日登九天阁三首 其三
- 题贾山人竹雀图
- 寓言十首 其三
- 送浙江佥宪金台王公考满之京
- 夏夜
- 题兰亭流觞四绝为郑大尹赋 其二
- 题采芝图
- 张京兆
- 城傍曲
- 贫女吟
- 题雷节妇
- 寒夜曲 其二
- 暮春
- 题携琴图
- 题鞋山 其三
- 临安胜览 其三
- 中秋
- 蒿里曲
- 邬子茶
- 祷雨歌赠杨鍊师
- 柬僧纲住上人 其二
- 双吹管
- 题伯瑜泣杖
- 次韵
- 二乔观书
- 将进酒三首 其一
- 步虚词九首 其五
- 廉颇
- 赠魏将军歌归馀杭迎母
- 挽宁州太守 其三
- 吕望钓鱼图
- 步出夏门行
- 挽祭酒胡俨母徐恭人
- 赠峡川僧
- 题赵太祖蹴鞠图
- 夏日偶成
- 过吕梁洪次韵
- 顾况读书台二首 其一
- 题延月轩 其三
- 题钩勒竹
- 提葫芦
- 题阊门杨柳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十四 吴江
- 寄友人 其一
- 题墨梅 其一
- 题杏林别墅图
- 题王得贤槐阴堂诗卷
-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十三 苏州
- 寒食行二首 其二
- 题鞋山
- 送宁上人住玉溪
- 蛛网落花
- 所思四首 其一
- 题贺节妇卷
- 题张文显凝清轩诗卷
- 征妇词
- 红梅
- 临安胜览 其六
- 题扇示俞生
- 送周应常归馀杭
- 题马图 其二
共1186篇诗文
诗人推荐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