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仲氏客淮上,蓬窗忆聚星。云从望中密,雨逐去边零。
赤壁念存没,怡亭几醉醒。归欤勤著脚,莫负读书萤。
猜你喜欢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qī)未定,飞萤(yíng)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chǔ)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zhù)立。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参考资料:
1、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一:线装书局,2002.01:第178页
2、吴霞,陆险峰本册主编.小学生天天诵读5年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第32页
沾:润湿。
栖:栖息。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杵: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望望:望了又望。伫立:久久站立。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乞得林官就道閒,诛茅结宇即成湾。闭门自有林峦秀,不用辛勤作假山。
怅别春明路,忽惊岁月除。龙门何日御,雁字近来疏。
慷慨汲公疏,寂寥杨子居。巫咸凭借问,天意竟何如。
瀑泉喷落大江深,懒棹扁舟钓柳阴。鹤禁烟花春浩浩,龙门雷火暖骎骎。
路随山势孤怀壮,风动天机万籁吟。东阁呼茶清夜话,试将寸草叩洪音。
我身多病病犹清,我心自磨磨日莹。愧不当年学长生,无多髭发白玄争。
竟日诗骚作性情,古圣今豪纷送迎。千秋百代共华菁,左屈班扬或弟兄。
馀子人閒孰挂晴,一丘一壑取次评。水际山巅觅异英,天地大文繇我明。
高怀出世世缘轻,霜管悬秋秋露盈。泼墨如闻风雨声。
长吟欲令鬼神惊。忆昔枵中漫登瀛,少年狂气逼公卿。
低头十载自煎烹,典属衡文百务并。神州天步忽欹倾,疾风寒岁表霜茎。
日毂东来诏我擎。西方可望不可瞠。涯角悠悠驾鳄鲸,九死丹心一片晶。
天意还存靡鬲萌。秋飔一夜止笳横。举目高雷出汉旌。
万驱齐压五羊城。谁鞭老骥侧坡行。矫首趋风不问程。
虽然碌碌以人成。不重虚功重夙盟,东海犹怜精卫诚。
方寸何难较五丁。千古终依方寸衡,文章得失岂虚名。
我歌此曲达深更,邻鸡拍拍为余鸣。
水面浮沈聊自适,人心得丧便相疑。徘徊听我樽前唱,莫道机忘了不知。
南宫烟景浓,平视中南峰。官闲似休沐,尽室来相从。
日抱汉阴瓮,或成蝴蝶梦。树老欲连云,竹深疑入洞。
欢言交羽觞,列坐俨成行。歌吟不能去,待此明月光。
好逑蕴明识,内顾多惭色。不厌梁鸿贫,常讥伯宗直。
予婿信时英,谏垣金玉声。男儿才弱冠,射策幸成名。
偃放斯自足,翛然去营欲。散木固无堪,虚舟常任触。
大隐本吾心,喜君流好音。相期悬车岁,此地即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