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山不见暮云浑,杨柳风寒早闭门。情在旧游花历历,酒淹残睡雨昏昏。
种桃道士今何处,采芍骚人不返魂。欲识伤春无限意,杜鹃枝上有啼痕。
猜你喜欢
到杂花飞,群莺懒,新柳胜鸦无力。江南江北路,总烟昏尘晓,误伊行迹。
画阁张镫,旗亭赌唱,过尽蕃街油壁。沈吟如年夜,自危阑独倚,鬓丝堪摘。
听哀角四喧,暗鸡三唤,梦乡难觅。
征衫千万襞,送春宴、翻酒行行碧。倚醉赋、阳台神去,下蔡人归,惹相思、自来无益。
雁背初弦月,天外落、玉窗消息。对红药、明朝客。菭满芳径,飞絮游丝狼藉。
翠阴又移几尺。
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nì)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huán)。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参考资料:
1、马奇中选编,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珍藏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2,第464-465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07-1209页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碧纨:绿色薄绸。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女子的发髻。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月淡星残,天间缓过孤飞雁。水迷山漫。隐隐情无限。
渺渺长空,一唳一回恋。云烟乱。路遥途暗。声咽柔肠断。
钟吕遣风仙,专行教化。故锁庵门即非假。用机诱我,暗剔灵明惺洒。脱家风狂做,弃儒雅。真个内容,难描难画。六铢衣光彩,体披挂。手擎丹颗。莹莹光明无价。盖因传得些,非常话。
鸟道直穿云,不假盘旋上。有时膝代足,手扪那容杖。
目眩怯回头,坐稳时一放。精神犹惚恍,心胸为涤荡。
力竭到峰巅,平衍神忽王。亟趋西海门,路转光明藏。
千峰划然开,紫翠呈万状。夕阳在西麓,倒射芙蓉幛。
谁为问巨灵,仙窟何年创?石床置碧霄,玉屏列丹嶂。
云峦一万重,三神山在望。何须蹑仙踪,且快兹游壮。
阳山鸟道峰前过,一谷呀然隔世埃。
泉落阴渠苍海近,□穿嵌室湿云开。
回中百客麟堪供,仙者千年鹤自来。
往矣张韩阙镌赏,竖扶寒笔意生哀。
二十年间儿女諠,糟糠勤苦不堪论。
如今八载君身后,儿已登科又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