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冷坐楼窗欲雪天,空搔华发泥尘编。不嫌酒尽西湖上,安得诗如南涧边。
剥啄故人还饷我,开尝馀味信能贤。公家父子何多事,今日碧香犹卓然。
猜你喜欢
城郭临湖尽,楼台此地偏。动摇浮积水,高绝近诸天。
应接都无暇,虚空足悟禅。尘中故易厌,兴尽惜回船。
咫尺仙城路,閒居恋比邻。惯看花上鸟,不辨主和宾。
伴处存孤月,行檐费一春。惟应早为计,游处每相亲。
簪组实外物,去来无愠喜。君看失马翁,倚伏寄妙理。
顾我不亡存,斯言定非绮。
地占三分水,窗迎四面山。栖云参白业,醉月驻红颜。
梦断江湖上,心移泉石间。松门无客至,留得紫苔斑。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
五柳先生陶渊明本来就是山村田园的隐士,偶然在世俗生活中做客,为官场所羁绊。秋来见月多归思,起开笼放白鹇。秋天来临的时候看见月亮就会更加思乡,倒不如成全了白鹇,打开鸟笼让它回到家乡。
参考资料:
1、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5:第322页
2、徐天闵.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古今诗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第484页
五柳先生:晋陶潜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遂自号五柳先生。秋来见月多归思,起开笼放白鹇(xián)。白鹇:鸟名,似山鸡而白色,产于我国南方。
前两句以著名的隐士和诗人陶渊明比拟孙明府。陶渊明住宅前有五棵柳树,因此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叫做五柳先生。他曾经一度出任彭泽县令,因为不习惯于遵守官场礼节,厌倦世俗礼法,很快就辞官归隐了。这两句表面上是写五柳先生的生平境况,实际上作者却只是灵活地运用了陶渊明这个典故,暗指孙某之出任明府,也不过是偶然的事,终究还是会如陶渊明一样,弃官归隐的。
第三句写其见月思归,月挂中天,千里可共,故对月而思异地或家乡的月下亲友,乃是人情之常。作者特地用一个“秋”字点明了创作诗篇时的时间,让人立刻就联想到了中秋节,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中秋节的月亮更是代表着一股特殊的感情。古典文学中,月亮已成为一个传统的意象,象征着亲人团聚,家庭团圆,这种意向所代表的感情,在中秋节尤为突出。在前面读过的许多诗中,已经屡见,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类的千古名句,比比皆是,与之相比,这一句乃是平淡无奇的常语,但接以末句,则成为点睛之妙。由于自己思乡,起而开笼放鸟,构思出人意外。这就连平淡无奇的上句也显得非如此写不可了,若不是见月思乡,怎么又能联想到白鹇了,所以说,上句为下句的巧思作下了坚实的铺垫,这一拙一巧,对比鲜明,反差之下,真情流露,更是突出了作者创作的深厚功力。白鹇关在笼中,孤单清冷,作者由自己之思乡,想到白鹇之寂寞。万物皆有归宿,生灵都有真情,既然自己与家人相隔千里,不能团聚,何不成全其他生灵回归故乡呢。这里写孙某对白鹇的同情,为它设身处地着想,事实上却是以物喻人,“放白鹇”这一件小事,却暗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便是作者对孙某的同情,这一层意思从孙某所作的《怀旧山》诗中可知,从作者创作的意图亦可知,这层意思,在此得到了升华。第二层,便是作者对自己的同情,诗人的眼泪,一半为所写的对象而流,另一半则是为自己而流,作者多年羁旅他乡,思乡之情犹盛,作者又何尝不想做一只白鹇,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呢?
弱植生川泽,吒根北堂后。
昔时青春姿,扶疏映轩牖。
风霜日消落,憔悴复何有。
蠹穿枯节断,雨渍虚心朽。
幸不夭天年,犹得胜凡柳。
爱尔翩翩白雪衣,水云深处伴鸥飞。不应既出风尘表,犹有窥鱼一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