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深溪藏毒蛟,樵家冰灶口。结侣腰弯刀,破衲补更厚。
持担俯清流,勇往不回首。褰裳望青采,岂暇寻枯朽。
猜你喜欢
邻叟是耕渔,怡然只自如。草迷春径狭,雀噪晚篱疏。
自向林泉惯,翻嫌市井居。儿童尽樵采,斗粟亦无馀。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本站。
山尖:山峰。尽:都。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不知今之人,谁识张县尉。勿问胸中事,但看面上气。
所谓人英者,正是斯人辈。前年南郭中,文酒日夜会。
一从舍我去,忽忽再逾岁。今兹岁且尽,为子吟不睡。
起坐却就枕,伸头出纸被。约是三四更,老老抱双脚。
此时吟正酣,声调不可却。春风起淮东,须臾到嵩洛。
往往入子家,但子眠不觉。子觉将奈何,声尽情思多。
上东门外路,洛水生春波。还我大松来,不用寄诗歌。
有岩桂数亩,至秋日花开月满,携壶来赏,如到广寒宫殿,因赋此
广寒宫殿,不在人间世。分付天香与岩桂。向西风、摇曳处,数十里知闻,金翠里、别有出群标致。
东园盛事。五亩浓阴芘。必以诗书取荣贵。况一门,三秀才,未足钦崇,那更是、异姓同居兄弟。更细把、繁英祝_娥,看禹浪飞腾,定应来岁。
此水来天上,孤舟激浪行。涛声冲岸急,塔影卧堤平。
高屋旋沙没,平畴蔓草生。渠成休报绩,中泽尚鸿鸣。
三载绸缪许再逢。灯红茗碧偶留踪。不应惆怅怨东风。
见面情如秋后叶,盟心梦堕劫前钟。当时真悔太匆匆。
荡漾西湖采绿苹。扬鞭南埭哀红尘。桃花暖日茸茸笑,杨柳光风浅浅颦。
章贡水,郁孤云。多情争似桂江春。崔徽卷轴瑶姬梦,纵有相逢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