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给丧未必无周勃,乞食谁能辨伍员。
昨日英雄今日恨,洞箫忍向乱中闻。
猜你喜欢
有客乘白云,引箫坐空翠。吹罢竟不言,背人度山去。
弄玉吹箫玉琯低,秋风散入满天悲。沧波夜涨龙吟细,琪树霜风凤啸迟。
汉月有情如静听,萧郎无路不相知。秦楼虚负清宵意,惆怅乘鸾旧有期。
谁弄玉箫当晚风,凄凄袅袅入高空。苍梧月出凤凰叫,千山万山秋气中。
正废池、乔木春光浅。费商量、好鸟枝头千万啭。年华逝水流萍,梦影天涯远。
问辽东、鹤羽归来情何限。
说不尽,关山怨。付残拍、重摘清波遍。枯桐语,歌又泣,酒阵轻排遣。
料依然、新亭斜日,沧海孤舟,自倚危阑,望损江南眼。
疏处温凉密处寒,未须向背问支干。
猿闲配偶双嬉戏,树古根枝万屈盘。
何限楼台荒宿草,几年歌舞罢鸣銮。
赖天独肯扶僧刹,佛大泥多许共看。
我行苍梧道,息桨荒江湄。连冈一以眺,石室涵晚晖。
前哲有题字,执炬往读之。迟回北壁下,目击元公遗。
今古一相感,光风吹我衣。虫鸣丹灶中,葛仙胡不归。
对之发长啸,宇宙今何时。圆蟾夜囧囧,蝙蝠秋飞飞。
愿言托高栖,行矣无是非。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绿暗红稀:花落叶茂,春光将尽。
这首词,《词综》作于真人词。玉蟾先生《诗余》作葛长庚词。《全宋词》“无名氏目”录此题,全文见《词综·卷二十四》。
这首词的主旨在于表现暮春时节落拓无依的羁旅之愁。上片浓艳,下片疏淡。
“绿暗红稀”正是李清照《如梦令》中之“绿肥红瘦”,意味着绿叶成荫,而百花凋落。从“绿”、“红”二字见色彩之艳丽,而“暗”、“稀”二字,却又给人以迟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调已由这四字定下,以下乐景,哀景亦由此发端。“春已暮”点明时节。“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句,画感鲜明,形象优美,洋溢着生活气息,有如春的赞歌,这里写的是乐景、“柳絮欲停风不住”句,仍写暮春之景,却使人在情绪上顿觉跌落。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让人联想起游子之飘泊无依的情状来,这正是句中景物的寓意。下句“杜鹃声里山无数”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渲染悲凉气氛。“山无数”自是“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使人倍觉悲摧,应是哀景。词的上片就是这样通过对暮春景物的铺陈描写,由乐景引出哀景来,“柳絮”句很自然地体现出这种过度与转折,并为下片抒情留下伏笔。
下片,描绘游子形象,抒发羁旅忧愁。“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远行人之写照,“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承接“山无数”,点明词人立足点,即游子之所在。然后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的心情。
全词有一种浓厚的时代末落气氛,与南宋后期许多士人处境吻合。词中写景全是画笔,浓淡相宜。乐景暗含迟暮色调,渗出悲凉来。乐景转出哀景,浓重地渲染悲愁气氛。寥寥几笔写景却抓住羁旅特色,构成典型环境,表现主人公之寂寞孤单。全词展现出一幅暮春风月、独木横桥路上、天涯飘泊图来,富有情韵。(陶先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