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载浮云傍逐臣,归来不改汉宫春。摩挲金马宫门外,谁识当时谏猎人。
猜你喜欢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杜鹃鸣声凄厉,每天都在劝我归去。我的一片思乡之情这样深、这样痛。
如果有谁知道望帝有灵,那么可以问问他,希望他告诉我究竟何日是归期。
参考资料:
1、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41-443
2、王长江,李浴华.学生宋诗二百首.太原市: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237-238
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布谷鸟。相传是古时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其啼声有两个特点:一是连鸣不断,似泣似诉凄厉悲凉,民间有“杜鹃啼呜,泣血方止”的传说;二是叫声恰似在说“不如归去”,因而人们又称之为“催归鸟”。
望帝:即远古蜀王杜宇。神:神灵。谓:告诉。予:我。
谢枋得此诗,抓住了杜鹃鸟啼声的这些特点来抒写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处在于用望帝的传说来抒发自己彻骨的思归之情,并把这种情绪描绘得缠绵往复,回肠荡气。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题材。全诗紧紧围着一个人(作者自己)、一种物(杜鹃)、一件事(归)展开。仅从字面上来看,四句中有两句出现了作者自己,两句出现了杜鹃鸟,三句出现了“归”字。进一步研读,还发现其实四句都没有离开这人、物、事三者。这种反复吟唱的写法,类似民歌中的复沓,仿佛仍有“杜鹃催人归,我归,我归,我归……”的旋律不断萦绕耳际,律感强烈,引起共鸣。
全诗的结构也十分巧妙。诗的开篇先用杜鹃催归起兴,并连用“日日”二字,足见此鸟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说物有情而人无意。但接下来次句却说,我的归心如此急切,可惜无人知道,当然,杜鹃也是不理解我的。这样一来便使起兴鹃鸣反倒成了铺垫,从而把作者思归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三、四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人与杜鹃之间形成直接联系,用人向物发问的方式表达作者对归期的盼望和对可能出现的永无归期的忧虑。
通观全诗,这种由物(劝归)到人(思归),再由人(问归)到物(预示归期),最后仍然归结到人(归期何时)的结构方式,在人、物、事三者之间构成循环不断的关系,极符合作者所要表达的缠绵不绝、难解难断的思想感情。
才见南飞又北飞,征途万里影依依。斜阳满地人何处,芳草连天汝独归。
杨柳春风声下上,梧桐秋雨梦依稀。雪泥旧事浑如昨,回首前尘迹已非。
旭日明台榭,微风散绮罗。树阴凉翠合,莺啭落红多。
阒寂怀人处,间关奈尔何。岭南天气好,二月已清和。
戚里园亭傍水开,主人延客夕阳催。城边踏草寻幽径,石上流泉浸碧苔。
几亩但愁芳树歇,一春常听好莺来。颇闻绝胜兰亭日,亦忝兹游与上才。
隔墙听幽哢,入坐春隔隔。
午梦恬不成,始知身在笼。
每忆唐求思渺然,别离何似路三千。今朝喜得南来使,报道相逢二月天。
为园更喜逢春早,开径还宜引兴深。南国小山聊地隐,习池新水足渊沉。
栽花种柳年年事,语燕鸣鸠处处音。自笑玉颜真忝窃,无缘金谷日相寻。
年来芳草动离忧,别去湘潭今几秋。已拜观风辞郡邑,犹闻遮道借君侯。
城连滕阁朝云黯,门对章江春水流。总是公庭号烦剧,也应庐岳暂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