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侯家枥上拳毛騧,奇纹五色明春霞。天生神骏异凡骨,不数霍家狮子花。
昔年初出秦川道,饱食秦原汉陵早。昂头振鬣一长鸣,惊散秋鸿落天表。
曾随博战雪山西,南海霜风入玉蹄。剑外已销狐兔迹,归来稳步上沙堤。
雕鞍金勒青丝辔,频从长杨猎回骑。娇嘶紫陌软尘轻,弄影凤城春日丽。
侯家勋业比山河,万古千春永不磨。通藉金门青琐里,常骑神骏振鸣珂。
猜你喜欢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sū)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gāo),杳难逢、陇(lǒng)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夕阳西下,旧苑大门紧闭。追念以往的兴旺与衰败,只留下一眼泪痕。淡淡梅花,依旧如初,衬出水中凄凉。凝固在哀愁之处,好似在回忆宣化旧事。
路过来往行人别有一番凄凉的意味。折下花香,谁又将它寄到千里之外?独自站在江边,自知难相逢,回头骑马远去。马蹄声远去,只留下这楼独自倚靠。
参考资料:
1、刘扬忠注评.陆游诗词选评:三秦出版社,2008.2:第244页
月上海棠:词牌名。此调有两体,七十字者,见《梅苑》无名氏词,又名《玉关遥》;九十一字者,见姜夔《白石词》,又名《月上海棠慢》。蜀王旧苑:名合江园,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处。是五代蜀王赏梅消闲的别苑。据宋人记载,园中芳华楼前后种梅极多。
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语本苏轼《腊梅一首赠赵景贶》诗:“天公点酥作梅花。”剪水:轻轻拂拭水面。宣华:指成都宣华苑,为五代蜀王的宫苑。
江皋:江岸边。陇头:陇山之头。代指陕西、甘肃一带。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上半阕因面对五代时蜀旧故宫而生兴亡之叹,起句之“斜阳废苑”顿时传达出一种繁华褪尽后的凄凉,面对这样的环境,感慨兴亡往往是人最直接的反应。而见证这废苑过往之繁华的梅花,如今依然淡淡开放,风姿如常。一句依然,道出自然恒常与人事无常这一令人无限感慨的现实。然而这一直开放的梅花并非无情,她虽一如既往淡淡开放于这蜀宫废苑,却依依愁悴,似在悲叹蜀宫那逝去的繁华。如果说上半阕面对蜀宫而生的兴亡之感犹是一般意义上的感叹,那么下半阕则是因现实而生发的更为沉重无奈的悲慨。
下半阕主要是由梅联想而及南朝陆凯《寄范晔》一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又因此诗中的“陇头”而联想到现实中已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本因其风雅而流传千古,后人用此典故也多用于怀人念远,但陆游这里用这首诗,却是为了与现实形成对比,表达的是面对中原沦陷的沉痛之情。行人之“别有凄凉意”者,别于上阕中的梅花为五代蜀国的灭亡而感慨,亦别于陆凯的知己分离。当年陆凯在江南折梅而逢驿使,可以就此寄给身在北方陇头的范晔,而如今自己如陆凯一样手捧散发着幽香的梅花,却没有人能够替我带到千里之外的北方,因那里如今已为金人所占。空间上的距离,即便是千里之外,仍是可以克服的,而如今词人面对的是九州陆沉这一更加残酷的现实,纵使他久久地“伫立汀皋”,又怎会有归骑来自那已沦为敌国领土的“陇头”所以,词人只能登上高楼,独自倚望,独自生愁。
上阕写从旧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阕因梅而忆人,全词凄恻哀婉,幽雅含蓄,充满了对意中人的怀念与爱惜之情。
朱邸由来近峄阳,孤桐清越中宫商。绮罗乍识王门贵,珍重何如单父堂。
娶妻非齐姜,置田非膏腴。结交非平原,或牧或樵渔。
亲戚不我嗤,还复羡幽居。厨中办鸡黍,前溪漉虾鱼。
相期风雨候,早更过吾庐。得巢雀相贺,得食鹿相呼。
与尔共乡县,时来倾此壶。野人常在野,鸟兽颇相关。
嗷嗷叹众雀,求食何时闲。慨然念羲农,不生此世间。
鼙鼓声不休,群盗满南山。衣食起干戈,世路多险艰。
仁义那可恃,清净良难攀。莫言庄与老,不如孔与颜。
猎骑过青山,追逐良自乐。朝出长安城,晚投咸阳郭。
笑谓田家儿,止如夸收获。乾坤方用武,人命轻鸟雀。
养贼二十年,无人收河洛。空有长弓箭,不射欃枪落。
大言竟何益,此辈真轻薄。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捐气入空房,无憀乍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纤纤白玉钩。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赤龙天上驾群才,何处逃名卧钓台。明月一竿应自得,玄纁三聘只虚来。
江边古庙閒秋草,山半残碑积翠苔。夜静客星无复见,高风千古抗浮埃。
槐柳参差覆地阴,薰风院落日沉沉。
酒余不觉愁何在,花底直疑春可寻。
江水无情犹北渡,淮岑相对漫南音。
凭高最动归与念,卧听疏蝉出晚林。
渔曲飘秋野调清,半窗残月带潮声。不知短发能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