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柏桧森森荫绿苔,清高庙貌出城隈。七篇仁义三迁始,百代渊源一贯来。
皓皓尚馀秋日烈,岩岩虚道泰山颓。可怜此地空祠庙,谁识当年命世才。
猜你喜欢
古庙阴森大道间,岩岩遗像照人寰。中天柏偃虬龙老,绕砌苔封赑屃閒。
百战风云馀正气,四时钟簴盛儒班。嗟余通籍浑何补,走马宫墙自怆颜。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上片写梨花开放的时间、风姿、周围的环境。前两句点出梨花开于晚春的寒食节前后,“春游浩荡”表明是芳草萋萋、漫天飞花的暮春季节。“白锦”二句,以白锦和白雪比喻梨花的洁白无瑕与香花烂漫的盛开模样,反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象真实而鲜明。“静夜”至上片末,写梨花开放的环境,暮霭沉沉天地阔的静夜里,梨花悄悄地绽放在月光溶溶的夜色中。“冷”字,生动地烘托出宁静、微寒的夜景,使读者想到曹雪芹的“冷月葬花魂”。人间与天上都溶浸在皓月与花色交织而成的氛围中,月光皎洁、花似雪明,给人一种高洁、脱俗的感受。
下片前三句用典,继续以“天姿灵秀”的姑射真人来比喻梨花,《庄子·逍遥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这三句就是用这典故,这位神人,修养已经达到神化难测的境界,暗写梨花的冰清玉洁与静若处子的仙姿。“万化”诸句写作者的体会与想法。由上句的“神人无功”,这位藐姑射山神人虽有大功,却无意于求功,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志向;作者又由梨花的清高绝俗、不与群芳同伍,感慨世俗之人未能欣赏,就好像俗人对作者的清高傲骨未能赏识。毕竟,世人多醉我清醒,这种不食人间烟火、超尘拔世的清凉境界,也只有能进入洞天福地修行的有道者,才能心领神会。此词虽是咏物,实即咏自己,这正是文人咏物词的寄寓手法。此词把梨花独特超群的气质,写得生动鲜明,让人有清新脱俗、灵秀异常的感觉,虽结尾不免落入谈道论教的范围,但仍不失为一首佳作。词人所选取的歌咏之物,往往是个人内在性情与艺术风格的表征,因此丘处机歌咏浩气清英、仙材卓荦的梨花,可以看出其清新脱俗的风格、灵秀异常的神人气息,而表现于作品中,则呈现了清拔脱俗的风格特色。
太守终南为客王,出入厌倦马与车。
与山朝夕欲还往,作楼近在室一隅。
主人去久山寂寞,正值青帝催焦枯。
我拘簿书甚杻械,摆脱步上提酒壶。
郊原犹未见春色,似据水墨长安图。
也知好景天更惜,高峰常是云模糊。
安得风伯持大篲,扫洒百里如屏铺。
显昧万状古诗国,收拾可秃千毫书。
我来愿作风雅户,醉倒坐待明月夫。
去家若有岩下梦,免复夜夜寻归途。
萧萧凉雨过,云汉气鲜澄。落叶空山馆,孤琴永夜灯。
病来常谢客,贫后懒寻僧。独有天涯梦,忘情愧未能。
京国欢初会,春风柰别何。晴洲芳草合,岐路落花多。
酒尽金台月,帆经扬子波。匡庐遥在望,隐约几时过。
飘渺琼楼迥。正清宵、迷离好梦,游仙一枕。十二阑干波曲曲,红杏枝头香眠。
却仿佛、旧曾游境。只恐吟魂飞不起,仗天风。吹上三山岭。
明月坠、万松顶。
玉池莲叶田田浸。怕回头、茫茫尘海,几层云影。小倚碧桃花下立,又拍洪崖笑问。
说此去、蓬莱远近。同上瑶台深处望,看五铢、衣薄星华冷。
骑鹤背、碧天永。
四海皆兄弟,何如真弟兄。
吾今有弟在,眼只为渠横。
剩欲驱涛壮,犹应倒峡清。
青春不可又,未欲傍长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