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迤逦平沙一径通,驱将溽暑仗金风。人行翠陌青畴里,秋在绵云絮雨中。
砧杵隔村时送响,旌旗临水偶摆红。两年三过铜鞮路,吟到丹枫兴不穷。
猜你喜欢
十里西畴(chóu)熟稻香,槿(jǐn)花篱落竹丝长,垂(chuí)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róng)装。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参考资料:
1、虞世南.《唐诗宋词元曲·第3卷》: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第692页
2、王重阳,熊江华.《唐诗宋词译注下宋词三百首》:沈阳出版社,1995.04:第207页
畴:田地。槿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艳,可做欣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
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戎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妆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
范成大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生活的诗人,他虽然“累官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尝帅蜀,继帅广西,复帅金陵”,但却对乡土具有一种赤子之心的感情,从“不须飞盖护戎装”一语来看,这首小令当写于戎马倥偬之中,写于他军旅生活的江村道上。
小令上阕写他在江村道上的所见:十里平畴,稻穗已黄,微风袅袅,送来阵阵新谷的芳香,而那素净的木槿花在农家篱笆前飘落下片片洁白的花瓣,丛丛的青竹间缕缕游丝正在秋天的丽日下闪着熠熠的金光,词人骑着马来到一处果木林立的山冈下,举头一望,满树果实累累压在枝头,有的还青绿未熟,有的则已经透着成熟的金黄。这三句诗是三个典型意象群,它把秋日农村的美景作了极其形象的概括,写出了江南农家的独特风貌,而且,富有视角的流动感和行踪的变化性,使读者随着诗人的马蹄“走马看花”地欣赏江村道上的一路风光,词人对农村生活与自然景物的热爱也便由这景物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下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当然上阕也是词人的一种感受,但偏重于主观上的一种情绪的抒写:“浓雾知秋晨气润”,写出清晨在浓雾中行进的那种微妙的感觉:秋晨田野上往往飘散着浓浓的雾霭。古人说“一叶知秋”,殊不知浓雾亦可知秋,这种由艺术到哲理性的提炼为人所未道,因而显得非常新颖独特。雾浓则湿度大,湿度大则空气润。“秋晨气润”又是一句艺术性兼生活哲理性的概括,它毋宁是词人希望归返自然的象征。“薄云遮日午阴凉”是词人行于江村道上的又一直觉感受,它与“不须飞盖护戎装”相连,就具有了丰富的内涵:“薄云”就是一柄遮天盖地的太阳伞吗,有了这样的天伞,人就可以受用天然的荫凉,而避免酷日当头的曝晒,这比用车前的飞盖来遮阳要强似百倍。词人在这里好像也有一种寄托:归返大自然比之戎装事主要自由自在得多,小令的深层意蕴就在这里。
燕台风月不曾孤,爱写吴山入画图。威凤偶然来阿阁,白鸥原只恋江湖。
郦山山下路,仙居幽可寻。万木环古观,秋老犹阴森。
我来日已昃,铃铎閟清音。天寒树阴薄,时见下饥禽。
道人三五辈,痴坐兀似瘖。抠衣登层阁,延眺涤烦襟。
山风悠然至,诗对遥峰吟。
一纸家书抵万金,拈毫欲落又沈吟。几多情绪言难尽,且把平安慰客心。
大隐不违亲,幽居少四邻。跏趺依古佛,箕踞对时人。
习懒成迂癖,长斋了夙因。形骸耽句瘦,囊橐积书贫。
薜荔裁奇服,耕桑作外臣。柴门多紫气,木榻绝红尘。
谊以枌榆笃,交于草莽真。愧予贪问字,忘却往来频。
春深酒熟溪桥鼓,午过斋闻野寺钟。
花不知名香自永,倚风临水为谁容。
轩下水天同一色,眼中物色向谁论。落霞散尽秋无际,老鹤飞来雪有痕。
空洞玉壶盛沆瀣,苍凉碧月照黄昏。他时若待吟风去,云梦微茫气欲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