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风吹破故窗纸,片片雪花飞入来。添尽布裘浑不煖,拾枯深拨地炉灰。
猜你喜欢
夜战桑乾(gān)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参考资料:
1、张晓蕾.唐诗精粹.成都市: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年:155页.
2、谢真元.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汉英对照.北京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年:503-504页.
桑乾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犹自:仍然。寒衣:御寒的衣服。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都不是什么特殊的内容,勾勒得也非常简单平实,但这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却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一夜之隔,顿成阴阳之隔。仅仅差了一个晚上,寄给战士的家信战士再也看不到;信中说缝制的御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再没有人收取它了。此时此刻,阵亡的战士其尸骨抛掷在昨夜的战场,再也不需要寒衣,再也不会感受到亲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却仍翘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报以平安,等待他某一天从战场归来……悲剧效果就这样由于结构安排而产生。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死亡与等待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叠,让观者陷入思考,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时批评残酷的战争。
这首诗诗人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地流露出来,短小中见深刻。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乃翁名见豫章诗,学术传家有大儿。四海共推文赋早,三年应讶省郎迟。
生逢侧席求贤日,即是摩霄耸壑时。若到朝廷问衰朽,为言藏缩畏人知。
吾爱亭溪好,溪亭生孝思。溪云悬狄望,溪水照莱衣。
衣中密密线,绵绵念母慈。寸心逾线长,万里牵慈闱。
拜表昨陈情,微言感天经。明皇务孝理,辍讲归亲庭。
一养重九鼎,三公为之轻。眉云喜色动,剑水赐衣明。
慈孝曷相感,天机所由生。
空园暮烟起,逍遥独未归。翠鬣藏高柳,红莲拂水衣。
复此从风蝶,双双花上飞。寄与相知者,同心终莫违。
一泓寒碧甃波光,雨后妖红独自芳。不许纤尘污天质,政须清吹发幽香。
洛神初试凌波袜,妃子来从礜石汤。休笑埋盆等儿戏,要令引梦水云乡。
练水拍平桥,流连暮复朝。都将花岁月,收入酒科条。
溪閤千场笑,风柯十里腰。玲珑歌莫止,面上怕红消。
青帝晓来风,偏傍梅梢紧。未放玉肌开,已觉龙香喷。
此意比佳人,争奈非朱粉。惟有许飞琼,风味依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