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亭长归故乡,三候歌乐章。人情重怀土,锦衣自项王。
临安钱具美,意气何扬扬。贩盐无赖子,起家自钱塘。
兵屯八百里,倒戈贼惊惶。功成守兹土,一剑凛寒霜。
玉带留盟府,名马赐骕骦。自以仲谋比,为命拜朱梁。
城名衣锦里,山作功臣坊。还乡歌三节,慨慷比高皇。
呜呼唐季多草窃,图谶何荒唐。东南尽割据,两京茂草黄。
汴渠啸鸼钌,六鹢助披猖。钱氏亦盗耳,据守固封疆。
潮头三千弩,何不射虎狼。昭谏悲陵谷,野鹤自高翔。
帝秦鲁连耻,霸越鸱夷亡。坐拥州四十,宫室移相望。
一朝怀桑梓,父老共彷徨。平生不逾洛,何自来归装。
无孛无欺徒虚语,鞭箠聚敛德何凉。梦魂惭愧凌烟阁,表忠区区姓谥扬。
徒为新朝守,多藏自厚亡。
猜你喜欢
凤舞龙飞地脉优,挺生人杰说婆留。潮回龛赭三千弩,地拥金汤十四州。
承宠树皆披锦绣,称藩臣和息戈矛。栉风沐雨辛勤甚,圆木惊眠老未休。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残花冉冉飞红雨,落日依依散白毫。遥望西山官堠子,倚天孤耸一拳高。
年长渐难禁远别,宵长初信有相思。天寒展转不得寐,一夜风吹庭树枝。
虏求妙笔威难屈,石载归舟贫独甘。
若使此风闻一世,真能立懦与廉贪。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zì)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shāng),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杨花柳絮飘舞着如漫天飞雪。远行的人天天折走柳枝,桥下的流水时时都在呜咽,唱不完送别的悲歌。
上马时朋友争劝送别的酒。我最怕那南浦的莺啼,声声都是断肠的歌喉。燕赵儿郎也伤愁,挥不尽千行泪,又回头。
参考资料:
1、赵崇祚编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9-20
2、邱美琼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9-81
3、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64-66
洛阳:最早为东周都城,此后后汉、西晋、北魏、隋等朝均建都于此。唐时为东都。恣攀折:任意攀折。恣,一作“争”。
离觞:饯别之酒。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平原年少:泛指贵族子弟,这里指远行的人。平原,古地名,战国时赵邑,即今山东省平原县。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上阕写桥上送别。“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一开头就点出了这次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正值阳春天气,洛阳城里柳絮纷飞,如同雪花飘飘。这时有人要远行,朋友们都聚集在桥上为他送别。“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按照古人风俗,送别要折杨柳以相赠,用来表示依依不舍之情。因为经这桥上远行的人络绎不断,来这桥上送行的人成群结队,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杨柳枝,整天都有人执手呜咽。送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那声音真是撼人心肺。这里不是直写离愁,而是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
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行人上马就要起程了,这时朋友们争着劝饮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挥手告别。江淹《别赋》有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浦是地名,在福建,这里借指送别之处。一旦离开洛阳,又是那样的牵肠挂肚。忽然听到莺啼婉啭,好似声声劝人留下,实在不忍离去。换头二句所写情景,愁绝可见。“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平原年少,出自“我本平原儿,少年事远行”。平原作为燕赵之地,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交友至深,故离愁使人格外伤感。结尾二句先以“愁杀”二字与首句的“愁绝”呼应,点出情怀,再以“回首挥泪千行”六个字将依依离情与主人公的无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来,一种难舍难分之情态跃然纸上。
一般送别之作多写得凄凄切切。温庭筠这首词虽然格调也不高,但并无儿女之态,脂粉之气。大家公认温庭筠词“大半托词房帷,极其婉雅”,这首词却是个例外,别具一种阳刚之美。
天高地厚人难见,海阔山遥只自知。
勘破却回休借部,得便宜是落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