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薄游第从告。
思闲愿罢归。
还卬歌赋似。
休汝车骑非。
灞池不可别。
伊川难重违。
汀葭稍靡靡。
江菼复依依。
田鹄远相叫。
沙鸨忽争飞。
云端楚山见。
林表吴岫微。
试与征徒望。
乡泪尽沾衣。
赖此盈樽酌。
含景望芳菲。
同我劳何事。
沾沐仰青徽。
志狭轻轩冕。
恩甚恋闺闱。
岁华春有酒。
初服偃郊扉。
猜你喜欢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lǘ)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chí)骋(chěng)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dùn)于光、黄间,曰岐(qí)亭。庵(ān)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zhé)居于黄,过岐(qí)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zào)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jué)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bó)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gòu)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tǎng)见之欤?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参考资料:
1、朱明伦.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苏轼卷:李宁人民出版社,1996:337-340
2、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227-234
3、周先慎.苏轼散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67-172
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隐人:隐士。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见《史记·游侠列传》。闾里:乡里。侠:侠义之士。宗之:崇拜他,以他为首。宗,尊奉。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遁:遁世隐居。
岐亭:宋时黄州的镇名,在今湖北麻城县西南。屋:帽顶。岂:其意为“(这)难道不是······”。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遗象:犹遗制。谪:降职。矍然:惊讶睁眼相视貌。
重点写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随物赋形)。主旨:说明方山子为弃显闻富乐,独来穷山中的异人。文体:形式为应用文(传记:他传);内容为记叙文。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受感情.写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
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贫贱,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实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德威堂中有汉本,衮绣昼扶灵寿杖。
庞眉鲐背犹克壮,手展炎图开治象。
虹蜺椽笔光万丈,落纸珠玑争献状。
凛然手泽端可仰,三复崧高慰瞻想。
闲身八桂复清湘,邂逅犹于敬不忘。写作斋名君记取,他时拈出话尤长。
有生必有灭,无庵无可说。
踢倒玉崑崙,夜半红日出。
团团三五月,挂在鸳湖东。方舟泛流光,坐我青天中。
低头看月月在水,倒影嫦娥呼不起。三更露下苧袍凉,恍然濯足银河里。
城南斗酒真珠红,与月共醉蛟人宫。醒来月落不知处,张帆且趁清明风。
步入西峰不见人,数声涧鸟自啼春。
下山欲与唐碑语,先遣奴兵细拂尘。
笔下峦霏乍有无,千林萧瑟远峰孤。王孙当日归何处?传得秋村暮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