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崇堂临万雉,层楼跨九成。瑶轩笼翠幌,组幕翳云屏。
阶上晓露洁,林下夕风清。蔓藻嬛绿叶,芳兰媚紫茎。
极望周天险,留察浃神京。交渠纷绮错,列植发华英。
士女眩街里,轩冕曜都城。万轸杨金镳,千轴树兰旌。
猜你喜欢
风观要春景,月谢迎秋光。沿波被华若,随山茂贞芳。
丹墀设金屏,瑶榭陈王床。温宫冬开燠,清殿夏含霜。
弱蕊布遐馥,轻叶振远芳。弥望少无际,肆睇周华疆。
象阙对驰道,飞廉瞩方塘。邸寺送晖曜,槐柳自成行。
通川溢轻舻,长街盈方箱。顾此爝火微,胡颜厕天光。
危峰削玉出云端,仙馆霜清古木寒。记得匡庐秋雨后,彭郎湖口倚篷看。
东风散馀冱,陂水淡已绿。烟芳何处寻,杳蔼春山曲。
新禽哢暄节,晴光泛嘉木。一与诸君游,华觞忻见属。
惊湍奔箭急颓龄,京洛名门有典型。从古仙娥临下界,天教萧史配娉婷。
三更戍鼓排严帐,咫尺波涛隔桂舲。一点灵光试卷里,绣针挑起化飞星。
宛(wǎn)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yàn)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lǚ)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tiǎo)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zhāo)朝分散敬亭秋。
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离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
最为可怜的是我如孤雁独自南飞大海,于是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
崔侍御您屡次解下陈蕃之榻来招待我,我这匆匆过客却难以登临谢脁楼。
此处您我别离就如同落叶飘飞,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飞散而去。
参考资料:
1、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24-525页
2、姜光斗.新编唐人律诗三百首.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92-94页
3、林东海.黄河之水天上来.郑州市: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229-230页
崔侍御:即崔成甫,长安人,开元中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转冯翊县尉、陕县尉,后摄监察御史,天宝五年(746),为李林甫所排挤,贬黜湘阴,乾元元年卒(见郁贤皓《李白丛考》)。宛溪:在安徽宣城。去国:指离开长安。不系舟:比喻漂泊不定。
一雁飞南海:喻崔成甫之返湘阴。双溪:在宣城东土山下。
高人:指崔成甫。陈蕃:指宇文太守。谢脁楼:在宜城县陵阳山上,为南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敬亭:指敬亭山,在宣城县北,又名昭亭山。
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天子云中狩,将军久未还。
律吹玄兔塞,旗绕白狼山。
风火烧荒急,星辰过队闲。
燕支留马首,苏络醉龙颜。
清乐千门动,黄金万镒颁。
雪深怀纩絮,月满忆刀环。
牙鸟严宵仗,宫鸦卷晓班。
奏回青琐闼,捷报紫金关。
膂力休明铠,欢声洽禁闤。
功脾银烁?龠,贺障锦斒烂。
日转虞巡外,春流镐宴间。
戢戈行有颂,神武遍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