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离声无管弦,空把指频弹。
惟子犹为客,何人不作官。
前程贫岂易,后会老应难。
拜想高堂下,麻衣泪始乾。
猜你喜欢
淮阴门地本书生,翊汉功成仄治兵。骏马雕弓何用著,数篇黄石到天京。
岸阔樯(qiáng)稀波渺茫,独凭危槛(jiàn)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9-10页.
河:黄河。凭:靠。危,高。
萧萧:风声。危槛:高高的栏杆。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小屏低榻浣衣家,几度论心掩碧纱。此日踏歌门外过,墙头认得刺桐花。
树萱移菊助春荣,沐雨梳风擢翠茎。童子新能理荒秽,不教萧艾并丛生。
马首风尘苦未休,三年刚得此回游。树藏宿雾迷宫苑,水绕平堤接御沟。
黄犊眠来千嶂晚,翠禽啼断半溪秋。多情更有临渊羡,拟向沧浪上钓舟。
白公曾咏牡丹芳,一种鲜妍独异常。
眼氏见伊真国色,算头闻者是天香。
朝含宿雨低垂泪,晚背残阳暗断肠。
多病老翁争奈向,寄诗遥问少年郎。
我程可默数,中秋过江池。趁得江南米,新舂玉满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