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抱桴。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图。
猜你喜欢
已有扁舟兴,曾看过剡图。翻思名手尽,谁复费工夫。
一株怪石数茎筠,明月清风不系身。石月无痕竹无韵,寓轩消息与君陈。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yīn)勤且更尽离觞(shāng)。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忘掉了成都那些事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因为你的到来,使我不得不再三思念。今日送别,请你将我的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我又何尝不知道故乡的好啊,自己飘零已久,赋归无日,自成天涯孤凉客。
哪里悲凉的愁绪你不会知道,早已被我吟断的衷肠已不会再过分伤愁。今日殷勤给你送上离别的酒宴,希望你能尽兴。我的身躯就好像传舍一样辗转流离,何处才能是我的家乡啊!
参考资料:
1、龙槐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年8月
凭:凭仗,烦请。
离觞:离杯,即离别的酒宴。
此词将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词的上片写悲苦的由来、发展和不能自已的情状,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
开头两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写的是作者十年来对亡妻的彻骨相思。苏轼爱妻王弗自公元1054年(至和元年)嫁到苏家以后,一直很细心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苏轼于婚后五年开始宦游生涯,王弗便在苏轼身边充当贤内助。苏轼性格豪爽,毫无防人之心,王弗有时还要提醒丈夫提防那些惯于逢迎的所谓“朋友”,夫妻感情极为深笃。不料到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王弗突然染病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这对苏轼来说,打击非常之大。为了摆脱悲痛的缠绕,他只好努力设法“忘却”过去的一切。而大凡人之至情,越是要“忘却”,越是不易忘却。从王弗归葬眉山至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苏轼,其间相隔正好“十载”,这“十载”苏轼没有一年不想念王弗。“忘却”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把纷繁堆积的难以忍受的悲痛,化为长久的有节制的悲痛而已。但是王缄的到来,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忆;日渐平复的感情创伤重又陷入了极度的痛楚之中。“凭将清泪洒江阳”,凭,凭仗,烦请。这句的意思是:今日送别,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王缄此来,与苏轼盘桓数日,苏轼得知“故山好”,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于是,不禁悲从中来。所谓“悲凉”,意蕴颇丰。苏轼当时因为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而被迫到杭州任通判,内心本来就有一种压抑、孤独之感,眼下与乡愁、旅思及丧妻之痛搅混一起,其心情之坏,更是莫可名状了。
过片“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切入送别的词旨。毋庸置疑,王缄的到来,苏轼悲凉的感情中多少增添了几分暖意,而王缄又要匆匆离去,作者自然感到难以为怀了,于是国忧、乡思、家恨,统统融进了“别愁”之中,从而使这别愁的分量更有千钧之重。“归来欲断无肠”,是说这次相见之前及相见之后,愁肠皆已断尽,以后虽再遇伤心之事,亦已无肠可断了。“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意借酒浇愁,排遣离怀,而无可奈何之意,亦见于言表。
结尾两句,苏轼吐露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此词“此身如传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歇拍“何处是吾乡”暗用其意。对此,顾随评曰:“人有丧其爱子者,既哭之痛,不能自堪,遂引石孝友《西江月》词句,指其子之棺而詈之曰:‘譬似当初没你。’常人闻之,或谓其彻悟,识者闻之,以为悲痛之极致也。此词结尾二句与此正同。”(《顾随文集·东坡词说》
同心并蒂两相催,紫艳妆成四向开。若道秋光不媚客,何因面面送香来。
茫茫太极,赋授理殊。咨生不辰,仁考夙徂。微微冲弱,眇眇偏孤。
叩心昊苍,痛贯黄墟。肃我以义,鞠我以仁。严迈商风,思洽阳春。
昔闻邹母,勤教善分。懿矣慈妣,旷世齐运。嗟予小子,譬彼土粪。
俯愧陋质,仰忝高训。悠悠玄运,四气错序。自我酷痛,载离寒暑。
寥寥空堂,寂寂响户。尘蒙几筵,风生栋宇。感昔有恃,望晨迟颜。
婉娈怀袖,极愿尽欢。奈何慈妣,归体幽埏。酷矣痛深,剖髓摧肝。
权门阴奏夺移才,馹骑如星堕峡来。晁氏有恩忠作祸,
贾生无罪直为灾。贞魂误向崇山殁,冤气疑从汨水回。
毕竟功成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月落湘潭棹不喧,玉杯瑶瑟奠蘋蘩。谁能力制乘时鹤,
自取机沉在槛猿。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
宵衣旰食明天子,日伏青蒲不敢言。
弱植生川泽,吒根北堂后。
昔时青春姿,扶疏映轩牖。
风霜日消落,憔悴复何有。
蠹穿枯节断,雨渍虚心朽。
幸不夭天年,犹得胜凡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