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代文章老,素车归故山。露浓山月净,荷老野塘寒。
茆屋已知足,布衣甘分閒。世人学不得,须信古今难。
猜你喜欢
江北江南一叶舟,凭将往事问东流。
锦帆月冷琼花夜,绮阁风高玉树秋。
杜牧三生开笑口,刘郎五绝掉吟头。
淮山眼见诗人惯,高筑诗坛汗漫游。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jiǒng)临村路傍溪桥。(村路一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发(fā),疑是经冬雪未销。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本站。
迥:远。傍:靠近。
发:开放。经冬:经过冬天。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相知四十年,故国与长安。俱喜今辰在,休论往岁难。海鸣秋日黑,山直夏风寒。终始前儒道,升沈尽一般。
顾瞻幽蓟三千里,局促舟航十二时。篙拄岸沙移寸寸,雾迷朝雨下丝丝。
白头应笑冯唐老,青眼几成阮籍悲。能向江边迂宪节,持杯来赴野人期。
河南徙歙徙浮光,逮徙莆田派愈长。六出长官刺史百,端平最数铁庵方。
君不见明皇开元初,前驱万骑云烟铺。
中年不戒履霜渐,乃以牧权付之营州轧荦奴。
驱我天闲入鼠穴,八坊奇产空无余。
元和天子奋威断,收拾旧物还中区。
向来汧渭孳生处,犹有牧人自营牧与刍。
争持私牵应诏书,愿备法驾王前驱。
诗翁感叹成八解,何人画工画为图。
此图似是八之一,元和旧事犹可识。
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
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
鸣玉岂朴儒。凭轼皆俊民。
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余本倦游客。豪彦多旧亲。
倾盖承芳讯。欲鸣当及晨。
守一不足矜。歧路良可遵。
规行无旷迹。矩步岂逮人。
投足绪已尔。四时不必循。
将遂殊涂轨。要子同归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