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风扫黄叶,零落委我前。闭门无来客,空床过午眠。
床头亦何有,狼籍古人编。琳琅巧言语,照辉后世传。
馀荣更何恃,朽骨但茫然。悲哉事无益,辛苦劳生前。
嗟我方病此,诗书费雕镌。知愚不自已,既痼何由痊。
霜梧夜槭槭,寒菊朝娟娟。胡为不饮酒,戚戚愁吾年。
猜你喜欢
曩得治中俸,湖山偶卜居。身尝著禾谱,儿解读农书。
遇事绝欣厌,接人均戚疏。乾坤虽浩浩,等付一蘧庐。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参考资料:
1、钱仲连等.宋诗精华二百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55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4-65
漾:吹过。脱:脱下。
被:让。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而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
十载名山结梦魂,璿房云锁旧苔痕。猿啼处处千山暝,瀑挂泠泠百丈翻。
野鹿衔花时自献,春禽绕树夕犹喧。清尊岂倦登临兴,已结松萝向给园。
十年太学旧同袍,玉石磨磋梦亦劳。白下偶逢今日雨,樽前留别古风骚。
澄清已彻江湖底,壁立何辞泰华高。从此赣州多泽润,不教尘土溷波涛。
中峰半夜起,忽觉有青冥。此界自生雨,上方犹有星。
楼高钟尚远,殿古像多灵。好是潺湲水,房房伴诵经。
十里风烟辟草莱,炎方今幸太平开。汉庭已羡南阳治,粤岭重看渤海才。
豺虎蒿原知远敛,燕鸿耕陇且飞回。专城保障从兹日,伫见勋名列上台。
我生空负月临奎,文学何曾遂昔期。柳子未成非国语,匡衡徒患作人师。
探珠赤水欣同调,结屋青萝得所依。泉石要为中世托,姓名岂料九重知。
东西御馔尝分赐,出入天门更不疑。虎籞秋严威闪闪,龙楼日转影祁祁。
年华自觉随流水,造化谁言类小儿。别梦屡形分讲席,归田一似旧㳺时。
常随采药衣沾雾,几度寻花屦带泥。投老幸知同臭味,此生端不慕轻肥。
芳筵夜秩杯行数,绛烛春融客醉迟。一代耆英都在坐,百年文献欲还谁。
独怜邺下支离叟,莫斗长安绝妙辞。赖有西风吹酒醒,搔头向月谩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