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堂有书万卷,园有竹千竿。
逍遥于其间,漫浪追昔贤。
乃祖首阳人,疾世饿空山。
堂堂秘书公,赤手犯鲸鳣。
后来得吾子,门户真有传。
已信怀道贵,预知行世艰。
婆娑欲头白,不肯弹其冠。
我顷未见之,千里知肺肝。
不惜委珠玉,投我书数编。
我穷安放逐,老去颇知田。
君独胡取之,学问考渊源。
江乡岁已晏,幽独抱悁悁。
何当一杯酒,与子相周旋。
猜你喜欢
渴莫饮污渠水,饥莫食衰草根。孟诸桃林春正绿,洞庭笠泽多清源。
五侯枥上皆骢马,笑杀田翁事耕稼。阴山劲卒气偏豪,几日销兵卖宝刀。
群行聚散无迹远,遥望长洲日将晚。不闻宁戚歌,不见百里奚。
猛虎当头向前去,空村尚有绿林儿。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fú)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kē)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
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本站。
芙蓉:指荷花。
辞柯:离开枝干。题红:在红叶上题诗。
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但秋天对于诗人实在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尽梧桐”,诗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尽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正因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
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诗人此时,就有一片“辞柯霜叶”缠上了他。何以见得?因为在上文的气氛中,飞舞在空中的霜叶只会加深“落尽”的印象,唯有停落在身上的片时的流连,才有可能启发诗人新的思考。霜叶“辞柯”而依人,这本身就沟通了“意同”的两者间的联系。“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在多情善感的诗人眼中,其“飞来”完全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及含情脉脉的行为;而“题红”在其“红叶题诗”典故的原始意义上,则饱含着真、善、美的生活激情。秋天固然有萧瑟的一面,但对热爱生活的诗人来说,却同时意味着希望和奋起。这一“辞”一“就”,尽翻前案,将初时悲秋消沉的气氛一扫而空,无异化衰朽为神奇。小令别出机杼的结尾,令人拍案叫绝。
春色终然别,开帆岂有期。飘飘从此去,往往与之随。
渐可孤蓬小,能令绝岸移。殢人愁碧远,到海落红痴。
风自无回理,潮犹有上时。离魂难可得,飞絮满天涯。
孤灯残照,正乱钟敲动,五更时候。白发孀亲魂欲绝,枕上衰颜非旧。
薄命儿家,慈袅未及,血泪空黏袖。徘徊顾影,从兹心绪灰透。
寻思夜夜挑梭,零针断线,往事归何有。三十馀年缘分尽,多少不堪回首。
此后凄凉,寒衾蔬水,却共谁消受。香焚一炷,苍天肯否相佑。
锦节衔天使,琼仙驾羽君。投金翠山曲,奠璧清江濆。
圆洞开丹鼎,方坛聚绛云。宝贶幽难识,空歌迥易分。
风摇十洲影,日乱九江文。敷诚归上帝,应诏在明君。
独有南冠客,耿耿泣离群。遥看八会所,真气晓氤氲。
哀哀半规月,前日犹盈轮。
冉冉几何间,光彩倏已沦。
至精孰如斯,犹不逃亏盈。
天地亦无根,万化无长存。
矧兹寄一形,随天运浑冥。
若无重素规,谁信天地精。
剡桂复刳兰,陶陶任行乐。但知涵泳好,不计风涛恶。
尝行麹封内,稍系糟丘泊。东海如可倾,乘之就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