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侯祠庙南山曲,苔满荒碑不堪读。客子登临又一时,秋色苍苍入乔木。
天下不可无奇材,千年精爽安在哉。孤吟裴回不忍去,寒日欲下悲风来。
猜你喜欢
遗庙(miào)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武侯庙的孔明先生的画像早已遗落不知何处,整座山空寂只有草木徒长。
站在这里好似还能听到诸葛亮作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再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了啊。
参考资料:
1、沈文凡.杜甫诗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54
2、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95
3、陈邦炎,杜甫《武侯庙》赏析,《名作欣赏》1990年第06期
丹青落:庙中壁画已脱落。丹青指庙中壁画。草木长:草木茂长。两句写庙景,言武侯去世时间之久远。
辞后主:蜀后主刘禅建兴五年,诸葛亮上《出师表》,辞别后主,率兵伐魏。南阳:诸葛亮本以布衣躬耕于南阳(今河南南阳),因刘备三顾之于草庐中,遂佐备建立蜀汉、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佐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诸葛亮曾躬耕于此。“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诗的前两句写武侯庙的荒凉破败,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后两句触景生情,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而长眠他乡,诚如诗人在《蜀相》诗中所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百源流尽,三分气燄高。西州称险隘,玄德夸英豪。
统正图王策,关张汗马劳。相雄争胜负,所得仅纤毫。
当世安危虑,斯人智识滔。潜身规去就,择主事游遨。
仗顺亲归汉,平凶首问曹。河间屠血肉,江表战风涛。
雅意存中国,单师静不毛。安知深政术,指画露兵韬。
顾托情尤重,君臣义可褒。南征才解甲,北伐遽投醪。
渭水开营壁,祁山拥节旄。乾坤悲拆裂,荆棘誓锄薅。
远结孙权援,亲将仲达鏖。刘宗难再起,郭坞已长号。
家国犹殷富,衣冠亦俊髦。中途亡辔策,束手类猿猱。
事业垂千载,风流尚一陶。民思夔子国,庙枕蜀江皋。
寿史徒讥议,裴碑自固牢。丹青严壮观,松桧尽萧骚。
丑虏终为患,长弓未见櫜。吁嗟擒纵术,祠下涕沾袍。
黑柏森森旧息阴,锦官城北到如今。虽生仲达犹难料,更十曹丕岂易禁。
曾过南阳寻故俗,偶思梁甫拟高吟。外江三硖霜蟾老,蚤识先生溯硖心。
语别星霜久,怀人道里长。
江山高著眼,文字饱撑肠。
穷壑生新态,寒梅带旧香。
它年当记忆,有雁过衡阳。
良日卜占就,饴糖降灶神。抹泥安鼎镬,试火抱柴薪。
自许调羹手,肯为逃世人。村烟撩故梦,五味杂相陈。
奴僮尔趋勿迟久,去省瓶中有馀不。
毋论多少速携来,我已持杯先在手。
长年燠热类炎夏,今日寒风透窗牖。
篱边黄菊带清露,沙际流梅似初有。
尝临书卷问古人,教我真筌如一口。
不须辛苦学餐霞,但祗开怀多食酒。
轻去千金若弃遗,高情勇决固应稀。
端来共我茅一把,不肯折君腰十围。
世事弹棋无定局,人情蒙穽有深机。
生涯也趁身强健,况是平阳德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