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行
冬春苦不雨,井竭水值钱。入夏雨不休,出门水接天。
咄哉造物功,旱涝何其偏。贫家少生事,俯仰资薄田。
平陆成江湖,一望令心酸。二麦既已尽,稚苗不得安。
岁功苟如此,何以供粥饘。阿母向我言,汝忧长未殚。
且勿计岁功,目前亦艰难。斗米如斗珠,束薪如束缣。
瓶中蓄已罄,爨下寒无烟。小妇谋夕舂,大妇愁朝餐。
前日雨压垣,舍北泥盘盘。昨夜雨穿屋,帐底流潺潺。
篱落坏不理,衣裳湿难乾。黾勉慰阿母,独坐穷忧端。
海内方嗷嗷,常苦征赋繁。去年北大水,三辅民骚然。
司农乏远筹,往往苛东南。连年稍成稔,额外不肯宽。
虽有卒岁储,倾囊输上官。吾观闾左情,岂堪一凶年。
惜哉此长虑,谁为叩帝阍。传闻四郡间,告荒牍如山。
贤侯轸民瘼,步祷良亦虔。庶几回天心,拯此鱼鳖患。
褰裳出屋头,仰视云根蟠。水鸟立我傍,鸣蛙跳我前。
础石润欲滴,青灯光不炎。晴占杳难期,雨势殊未厌。
翻思二三子,裹足不到门。何时一相呼,诉此情缠绵。
且当冒雨出,弄舟村东湾。远水正澹荡,树色相新鲜。
浊酒尚可赊,聊以开心颜。
猜你喜欢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zhān)檀(tán)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zhì)皆飞。
石门长老身世如梦,当年栽种的檀香已经成林。
静坐念禅今非昔坐来念念比,莲华经念了万遍有谁倾听?
如今年过七十早已忘却往日的追求,筋力衰减再不会壮志凌云。
不要向东边窗外春天的原野张望,晴空下百花盛开野鸟却已飞尽。
本站。
身如梦:指人生往事如梦。旃檀:梵文“旃檀那”的省称,即檀香。手所种:指旃檀的幼树是石门长老亲手栽种。
非昔人:其意是说,石门长老长年坐坛念经,年岁渐老,今非昔比。万遍:形容反复念诵。莲花:指《妙法莲华经》,这里泛指一切佛经。为谁用:意为没有人愿意听他念诵佛经。
忘机:指忘却计较或没有巧诈之心。贪爱:指石门长老年青时的理想与追求。筋力微:形容身心老迈,壮志消沉。
雉:即野鸡。雉皆飞:比喻诗人亲友多丧、孤苦伶仃的意思。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属于借题发挥,即借用石门长老的形象,抒发作者忠于朝庭、希望得到朝庭的理解和重新起用,而长期被冷落的悲愤失望的心情。
诗的首句通过“石门长老”的形象,引出作者往事如梦的感慨;第二句借“旃檀”的形象,说明官场新贵们的得势。三、四句再借“石门长老”之言,说明江山易主、改朝换代、作者的忠心无人理解,等待重新起用已经无望。五、六句以“石门长老”的形象和自白,慨叹人生易老和作者生平抱负的落空。“忘机”,就是已经“无意苦争春”。“贪爱都忘”,就是心的颓丧,不再有理想与追求。七、八句是诗的尾联,也是对全诗的总结。这两句通过对“东轩”外春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类似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作者以青春年少成名,并被委以朝廷重任,当年的意气风发可想而知。
“雉皆飞”含有一个典故,由乐府琴曲《雉朝飞》变化而来:“春秋时,卫侯女出嫁齐太子,中道闻太子死,傅母(女官名)仍然劝她去处理丧事。丧毕不肯归,终死于齐。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于冢上放之,忽二雉出墓中。傅母托雉曰:‘女果为雉也?’言未毕,雉俱飞而起,忽然不见。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故曰《雉朝飞》。”也有人说:“《雉朝飞》为齐处士伤无妻之作。”柳宗元早年丧妻,来永州之后,母亲和女儿先后病逝,所承受的人生变故如同“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这种打击与悲痛可想而知。他被贬职后闲居永州,这期间江山易主,官场易人,新贵层出不穷,而且无不趋炎附势,对柳宗元等“俟罪”的闲官不屑一顾,或者颐指气使;更有一帮小人,经常散布一些流言蜚语,和莫须有的诬陷之辞。因此,诗人尽管悲愤交加,却不能在诗文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对朝廷的怨恨心情,只好运用巧妙的写作手法,通过“戏题”一诗,表面上是在劝戒石门长老,不要用老迈哀伤的心情,来观看东轩之外春意盎然的景色,以免触景生情,更加伤心;实际上是在劝慰自己,要忍辱负重,不与官场新贵们攀比,索性闭目塞听,让火热的心彻底地冷却,以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整首诗,以一个衰老、冰冷、绝望的外表,包容了一颗充满激情、火热和突突跳跃的心。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冰与炭的不可调和,最终决定了这位大才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