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邢判官寻龙湍观归湖中

星使下仙京,云湖喜昼晴。更从探穴处,还作棹歌行。
丝管荷风入,帘帷竹气清。莫愁归路远,水月夜虚明。
作者头像
孙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猜你喜欢

勋业悠悠未可贪,直须随处酌醺酣。
君知仕路三无愠,我与人情七不堪。
闻借朱衣为别乘,想回青眼忆高谈。
东风尚有西行约,甬水桥边定解骖。
伯牙鸣玉琴,幽音随指发。不是钟期听,俗耳安能别。
高山闲巍峨,流水声呜咽。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
分明古雅声,讽谕成凄切。皴bq老松根,晃朗骊龙窟。
荆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金多丑女妍,木朽良工拙。
奸宄欺雷霆,魑魅嫌日月。蝶迷桃李香,鲋惘江湖阔。
不寐孤灯前,舒卷忘饥渴。
四海不易遇,各自东西人。那知汝颍间,三岁为比邻。
爱君故清真,有以敦薄鄙。亦作酒客难,调笑鸱夷子。
一旬辄携手,曷日不寄声。相期此胸中,无若平生情。
士贫非农商,敢惮抱关役。经术又不如,空愧上书客。
飞鸿羁旅怀,流水离别心。长因东南风,一冀子徽音。
爆竹声飞,屠苏香钿,华堂歌舞催春。百年消息,经半已凌人。念我功名冷落,又重是、一岁还新。惊心事,安仁华鬓,年少已逡巡。明知生似寄,何须苦苦,役慕蹄轮。最难忘、通经好学沈沦。况是读书万卷,辜负他、此志难伸。从今去,灯窗勉进,云路岂无因。
石应皮里有阳秋,千载潜光待发幽。说与山灵呈伎俩,试令回顾合包羞。
浮生几载青山酒,名士常为万古愁。双泪偶挥羊太傅,一碑如补晋春秋。
楼传黄鹤仙何在,佩解明珠水自流。今日敬儿天下满,襄阳片石若为留。
题竹林寺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散。

(yīn)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guō)

因为爱这番烟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来欣赏这美景了。

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旁。殷勤:亲切的情意。过:访问。

[赏析]

  隐士多为思想家,从朱放的诗句里读者可以领悟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题竹林寺》中有着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难料的伤怀。

  竹林寺依旧有美丽的烟霞景观,但是岁月消磨人难免会有改变。美丽的依然美丽但欣赏的人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遗憾,而这遗憾是人力难以抗拒的。所以诗里用到了“促”这个字。因为这岁月的催促,诗人难以预料自己还有多少机会能来欣赏美丽的风景,所以用到了“更”这个字。前后的呼应用在这里很恰当,既加深了感情的表达力度又使全诗有了整体的美感,很紧凑不拖沓。可以说此诗的最长处不是对竹林寺烟霞的描绘,而是这种对感情的描绘方法。所谓的文章前后的一致性,其实就是这种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这样编辑文字的好处就是主题明确,言简意赅。当然这是一种逻辑应用,要真正做到还需对素材很好的运用。绝对不是前面有几个词在文章最后依然用几个词就行的,《题竹林寺》可以说是一个范例,读者多琢磨一下就会体味了。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