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圣主得贤臣,天地方交泰。恭惟岳精粹,多出于昭代。
君侯握文镜,独立尘埃外。王演俗容仪,崔陵小风概。
馨香拥兰雪,峻秀高嵩岱。嵇松领岁寒,庄剑无砻淬。
威棱玉霜直,匠石金槌大。诗穿明月珠,道拍安期背。
中兴鸾凤集,直道风云会。万卷似无书,三山如历块。
德乎天所纵,清矣谁堪对。有法在朝端,无尘到冠盖。
具瞻从密勿,旦夕调鼎鼐。为君整衢尊,为君戢蕃塞。
岂知吾后意,忧此毗陵最。亲手赐彤弓,苍生是繄赖。
下车邻寇散,是物冰壶内。龚遂爱廉平,次公太繁碎。
袴襦砧动地,父母歌闤闠。□雪锁戈鋋,非烟绕旌旆。
宁思子产冰,肯羡任棠薤。忽如春再来,不独天重戴。
昂藏海峤鹤,冷碧仙庭桧。物物动和气,家家有新态。
芙蓉开帟幕,锦帐无纤壒。鼓角穿冻云,恩波动耕耒。
奸回改精魄,礼教书绅带。必于尧舜日,还似房杜辈。
野人有章句,格力亦慷慨。若不入丘门,世间更谁爱。
猜你喜欢
巡城已困尘埃眯,执扑仍遭虮虱缘。欲脱布衫携素手,试开病眼点黄连。
莆田鄣郡本同宗,更著深衣臭味同。
秃笔有天犹易补,孤灯无地可能容。
不趋宰相翘材馆,宁纠诸侯泮水宫。
十载凤池科尚在,已应一举首登龙。
方氏来南汉闰时,烝尝所在富孙枝。
歙溪真应仙翁墓,严濑玄英处士祠。
邂逅弟兄元共祖,殷勤子我总能诗。
因风不要花瓜颗,梅老遗篇幸寄之。
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
金盘珠露滴,两岸榆花白。风摇玉佩清,今夕为何夕。
华春巳随处,逸兴若游仙。忽到苍厓下,閒听万壑泉。
折麻思远道,濯耳仰高贤。胜事双溪曲,重来咏采莲。
稍喜瀛仙集,真疑洞府开。断云将雨过,群岛亚青来。
异产多瑶草,灵标错野梅。眷言恣幽讨,遮莫醉忘回。
液池缭碧回团城,红云亿千承露茎。金鳌车过辄流憩,忍向沧海寻鸥盟?
比闻宸游肃禁卫,花光仗影波纵横。梦中犹疑香满载,绝驰道度还自惊。
谁知沧桑在俄顷,急雨打叶声皆兵。妖狐据殿鸟鸣社,咄此一劫灰方瀛。
红梨汗竹并焦土,巢痕廿载悲西清。对君伤时复感旧,蒿目何限鲂鱼赪!
风涛池馆且凄厉,矧揽京辇霜前英。苇湾往日足可惜,酒人散尽朱华倾。
再来葭薍恐弥望,老矣宁复舟招情?君行持橐直清籞,六飞河洛占归程。
秋房心苦听候雁,莫误变徵为新声。
极目晴川展画屏(píng),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lù)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静中生。
凭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举目远眺,万里晴空下的渭南平原像一幅展开的画图,盘豆驿地处桃林塞与蒲城之间。
白鹭鸟站立在水边,太阳已经落山了,高原上农民还趁着余晖忙着耕地。
南去的飞雁消失在遥远的天边,一片孤云在山间悠闲地升起。
我在驿馆后轩整天依窗眺望,眼前的山山水水充满诗情画意。
参考资料:
1、孙广才、吴林飞选注.《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61-163
2、丁成泉辑注.《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第一卷》.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085
盘豆驿(yì):古驿站,原址在陕西省渭南。极目:远望。桃塞:桃林古塞,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以东、至河南省灵宝之间。
原上:高地。落照:夕阳。
凭轩:依着窗子。尽日:整天。楚水吴山:泛指大江南北的名山胜水,这里指盘豆驿一带的山水。
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清丽宏阔的景色,心中产生无限感慨,想起了漂泊生活的艰辛,表达出对家乡亲人的眷念之情。
第一、二两句先诗人从总体上描写盘豆城。“极目晴川”,中原的天空晴明,地面平旷,看不透,望不尽,就如展开一架巨大的画屏似的,跟诗人久住大江南北所习见的“楚水吴山”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先写出这深刻印象。然后再交代出地理方位:“地从桃塞接蒲城”。盘豆城就处在河南陕西之间,东接中州,西通关中大道。“从”“棒”交代了诗人自东而西的行踪,可见诗人的行色匆匆。
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在水馆后轩所看到的景象。诗人小憩于官驿里的水馆后轩,开窗远眺,首先扑人眼帘的是“滩头鹭占清波立”。原来这水馆的水另有源头,那里卓立着顾影的白鹭。一个“占”字。写出白鹭的形单影只,也道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感。而“原上人侵落照耕”,则状写平川与人们的农事,他们仍在辛勤地耕作,直至融入如火的晚霞。这两句都从平视角度写,上句写的是静态,用冷色调;下句写动态,用暖色调,相映成趣,写出了中原夏末秋初的清新气息,还隐隐透露出诗人异样的惊喜之情,晴川之上也有像江南一样的明丽景色。
第五、六两句描写诗人在晴川所见以及流露出的感情。这两句诗人侧重于一个“晴”字,诗人改用仰视角度写晴空所见“去雁数行天际没”,从有到无,虽有雁南飞而不能传书,可见诗人内心的惆怅;“孤云一点净中生”,从无到有,虽是写景,也象征着诗人的孤寂,一种飘泊流离的感伤油然而生。
第七、八两句则写出诗人的心绪。诗人靠在后轩窗棂上凝望晴川的景色,竟至长时间不肯回过头来,是因为这里的清波落照与“楚水吴山”有相类之处,韦庄曾客游江南十年,弟妹散居越中诸郡,晴川这种明净之美触发诗人对越中亲故的怀念。“无限情”三个字压尾,余音袅袅,给人留下不尽的遐思。
这首诗由“极目”起,至“凭轩”终,通篇无一字直言“愁思“,结尾诗人指望着“楚水吴山无限情”,然而“尽日不回首”的身影始终笼罩着画面,“去雁”、“孤云“所带出的莫名惆怅和难言忧虑,增强深化了诗的主题,更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