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
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猜你喜欢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西昆水源出天河,一泻万里生惊波。烛浑到海更奔猛,溃决犹自吞陵阿。
瓠子鱼龙横中野,至今空唱宣防歌。故迹九道复不得,南注安流少休息。
痴冥阴云欺白日,不放扶桑光采出。连宵达旦雨如倾,绿野黄流混为一。
河伯侈大未可厌,规取桑田广宫室。长鲸老蛟助声势,城郭波浪相沈没。
神禹衣冠藏会稽,大叫不闻将安为。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gē)地,弟侄常修礼乐(yuè)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yàn)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duò)寸功。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参考资料:
1、陶本一等编.语文(七年级上):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何事:为什么。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礼乐: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案:几案。
惰:懈怠。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这是就全篇来说的,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杜荀鹤是唐末时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学杜甫、白居易,以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为宗旨,注重弘扬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昔日班行忆旧游,天涯今已说离愁。
珠玑咳唾频倾倒,风月江山几倡酬。
三接自应还北阙,一麾犹欲惠东州。
与君久赋莼鲈约,更约同登竹笮舟。
梦寐中原问执鞭,櫜鞬此夕快周旋。星窥碣石谈天座,月拥梁台赋雪筵。
造父驭来俱骏骨,风胡携处总龙泉。无誇片诺乾坤易,屈指词场二十年。
人世几番更面目,仙山依旧锁烟霞。
归心如跃马,奋迅不可驻。别情如故猿,已去犹返顾。
三年孺子社,数借柱史书。好在五噫孙,善保千金躯。
旧来谈天口,老去尽地力。万里不相忘,寄声问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