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弥勒下生地,溪山秀且长。
萧萧双树碧,冉冉片云黄。
晓日觚棱净,西风松桂香。
十年疏杖屦,玉石耿难忘。
猜你喜欢
有美传清雅,无心问介通。佥言宜仆射,累疏避司空。
身后疏巾敛,生前浊酒中。吴钩无路挂,洒泪寄西风。
才登西岭路,诗思便能清。
栈道云间没,篮舆壁上行。
遥山时见虎,深谷夏闻莺。
咫尺名山寺,犹分两日程。
凿(záo)崖泄奔湍(tuān),古称神禹(yǔ)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yí)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击凿山崖飞泻急速的水流,号称是远古的大禹遗迹。
晚上旅馆佛寺的大门喧腾声,独自一人夜里睡觉不能安然熟睡。
水的特点本是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
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
把这个问题遗留给寺观的旧友,了却它给我的疑问。
参考资料:
1、李文初,陈海烈选注.历代理诗精华: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05:第133页
泄:渲泄,排放。奔湍,奔腾的激流。神禹迹:传说中夏禹治水留下的遗迹。
自:本来,原来。云,语助词。
相激:相撞击。雷转:像雷声一样回旋。空山,空寂的山间。
“贻之”二句:贻,赠送。之,指上面提出的问题。道门:佛门。旧,故旧,朋友。道门旧,即深上人。了:尽,结束,引申为解决,解答。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自我的认识。这二句是说,我把个问题呈请佛门旧友深上人,望能给予透彻的解答。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妙诗,全篇抓住嘉陵江水声展开构思。
发端两句借大禹治水的传说写嘉陵江水声的由来。意思是说,大概由于大禹的神奇力量,他凿开险峻的山崖,使飞流急湍奔腾直泻,发出巨响。起笔即紧扣诗题,显得气势雄伟。
诗的三、四两句写诗人夜宿出门店,由于水声的喧闹,通夜无法安寝。这两句一方面承接上文,进一步具体写出嘉陵江水声之大;另一方面又极自然地引发出下文对水性的议论。这是阐发禅理、表现禅趣的转折点。
而五、六、七、八四句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折理。大意是说,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一激荡,竟发出惊雷一样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我们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可以悟出很深的禅理: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韦应物这种思想带着很浓的消极成分,应予批判。不过,从这首诗中,却可看出韦应物禅学修养是很深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示自己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以此赠给深上人,彼此交流禅学心理,并对深上人彻悟物我之情的禅学修养无限向往。诗的结尾颇有意味,诗人提出了问题,但是自己并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给了老友,有一种故意责难的狡黠。另一方面传达了一种深奥的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性和人情的感悟。因为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时,也会产生强烈反映,物性和人情本来就是相通的。我们不知道深上人是如何作答的,事实上,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回答。这个结尾,写得既很切题,又留有余味,不失韦氏平淡有味的风格。
泉螭无语笑经过,欲拊茕鳏奈拙何。
孤奉明恩虽出岭,欢颜终少汗颜多。
东方书生多愚鲁,闭门诵书口生土。
窗中白首抱遗编,自信此书传父祖。
辟雍新说従上公,册除仆射酬元功。
太常弟子不知数,日夜吟讽如寒虫。
四方窥觇不能得,一卷百金犹复惜。
康成颖达弃尘灰,老聃瞿昙更出入。
旧书句句传先师,中途欲弃还自疑。
东邻小儿识机会,半年外舍无不知。
乘轻策肥正年少,齿疏唇腐真堪笑。
是非得失付它年,眼前且买先腾踔。
万里边城地,垂杨二月春。年华枝上见,日暮客愁新。
露叶疑啼脸,风花思舞巾。玳梁谁道好,持此寄情人。
江南妇,何辛苦!田家淡泊时将暮,敝衣零落面如土。
馌彼南亩随夫郎,夜间织麻不上床。
织麻成布抵官税,力田得米归官仓。
官输未了忧枵腹,门外又催私债促。
大家揭贴出陈帐,生谷十年还未足。
长儿五岁方离手,小女三周未能走。
社长呼名散户田,下季官盐添两口。
舅姑老病毛骨枯,忍饥忍寒蹲破庐。
残年无物做慈孝,对面冷泪空流珠。
燕赵女儿颜如玉,能拨琵琶调新曲。
珠翠满头金满臂,日日春风嫌酒肉。
五侯七贵争取怜,一笑可得十万钱。
归来重藉锦绣眠,罗帷暖拥沈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