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无端拗曲作直,平白换人眼睛。
而今双履归去,且喜天下太平。
猜你喜欢
馆瞰潇湘画不成,波澜入海是通津。
风吹枕席清无梦,烟覆江城晓变春。
柳色几回轻别首,梅花偏见远征人。
谁能不逐红尘去,到处分明认得身。
铃柝重岩城,西山烽火惊。宣南一尊酒,蓟北十年情。
月黯秋无际,风高夜有声。怀愁不成寐,坐听短长更。
分壤蕃帝华。
列正蔼皇宫。
礼燕及年暇。
朝奏因岁通。
维舟歇金景。
结棹俟昌风。
钲歌首寒物。
归吹践开冬。
阴沉烟塞合。
萧瑟凉海空。
驰霜急归节。
幽云惨天容。
旌鼓贯玄涂。
羽鹢被长江。
君王迟京国。
游子思乡邦。
恩世共渝洽。
身愿两扳逢。
勉哉河济客。
勤尔尺波功。
桂影当樽莲漏岩,翠楼良夜捲珠帘。今来望月成追忆,怀抱逢秋一倍添。
吴波亭畔千行柳。直恁留人久。晚来船槛再三凭。又是一钩新月、照江心。
故人有约何时到。白地令人老。只愁酒尽更谁赊。一段闲愁无计、奈何他。
春潮曾送离魂去。春山曾见伤离处。老去不堪愁。凭阑看水流。
东风留不住。一夜檐前雨。明日觅春痕。红疏桃杏村。
词以“春潮曾送离魂去,春山曾见伤离处”两句起笔。这两个“曾”字,词人把自己的思绪沉浸到对往昔的回忆中了。“离魂”这里借指女友的离情。正是眼前的山水,词人过去曾在此与女友分手;而今山水依旧,人事已非,当时的“伤离”情景只存于记忆中了。这样,开头两句就为全篇定下了感怀的情绪基调。“老去不堪秋,凭阑看水流”二句,承“春潮”、“春山”而来,把思绪从往昔的回忆拉回到现实中,而现实又是如何呢?春山依旧青青,流水依旧潺潺,而自己却已走入人生之秋了,置身昔日与女友分手之地,只能目送流水阵阵流向远方。词人内心功业未就而年岁已高的哀怨借“看水流”三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看”字极富意蕴,耐人寻味。上片在写法上为抒情的需要,打破惯常的时空顺序,借“春潮”、“春山”和两个“曾”字沉入对往昔的回忆。这种手法使词的感怀情调更为浓郁,同时也为下片作好了铺垫。
“东风留不住,一夜檐前雨。”意谓东风无法挽留,像年华一样逝去,留下的只是漫漫长夜檐前滴也滴不完的雨滴。这二句承上片“凭阑”句,借此暗示自己的“永夜不寐”,流露出环境带给孤寂的客居者的一种心理重压。写法上,这二句忽然宕开一笔,以景托情,这又反过来连接上片,与上片所渲染的感怀情调相承,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歇拍二句:“明日觅春痕,红疏桃杏村。”这二句承上二句“东风”、“雨”,指明经历风吹雨打的红花慢慢地凋零、飘落,留下的将是一幅残春图景。显然,这也寄寓了浓郁的身世之感。至此,词虽已结束了,却留下浓厚而久远的回味。
《人间词话》开篇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毛滂这首词,正由于对词境作了开掘,才留给我们无穷的回味。这首词的“境界”,表现在时空的浩渺辽远和有尽语言所传达的无穷意味。词以回忆往昔开始,然后转回现实,又由现实指向未来。“过去——现实——未来”组成全篇“放——收——放”的开放结构,使词在有限的篇幅中包蕴了丰富而悠远的内涵。空间上,此词还成功地运用了绘画艺术中的空白技巧。清人戴熙说:“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见《习若斋画絮》)。这首词之“妙”正是字外的空间所蕴含的意味,例如“老去不堪秋,凭阑看水流”二句就有使读者的思绪随着潺潺流水而漂向远方,随着词人的目光而向远方延伸的效果。总之,作者借有限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空框结构”,使我们在这一“结构”中得以填充自己的理解,这也就是这首词历久不衰的秘密所在。
趁此身轻未死前,两忘隆暑与祁寒。从头打并东西了,车轴花中占一单。